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高质量发展,高速公路网线变得越来越密集,某些区域的高速公路将不可避免地穿越老煤矿采空区。采空区上覆岩层的变形以及破坏会造成地表下沉、水平移动等变形现象,进而使得穿越采空区部分的公路路基发生失稳破坏,乃至高速公路等构筑物的安全性受到威胁,这将会对我国高速公路的运营和维护工作造成极大影响,同时也将不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拟建国道331(丹东—阿勒泰)新华至英安段K11+780~K12+880段的路线将会从珲春市英安煤矿矿区的东北侧上方通过。自煤矿开采以来,地下已经产生了不小规模的采空塌陷区域,采空塌陷以及地表变形情况将成为能否修建高速公路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以拟建国道331(丹东—阿勒泰)新华至英安段K11+780~K12+880段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域进行大量文献的搜集工作,在野外现场也进行了详细的勘探,对研究区里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对地表沉陷分布规律以及情况加以研究。本文的理论基础包括着概率积分的方法,运用有限差分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采空区的地表变形特征。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分析计算研究区形变速率。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对类似的工程问题提供相应的参考。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成果如下:(1)根据野外现场调查、物探、钻探、测斜和RTK变形监测工作,分析了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煤层的开采情况。得到拟建公路附近地面以下150m深度内无采空区;RTK位移监测显示连续6个月的沉降平均值9.65mm;测斜监测孔南北和东西向水平累计位移平均值为4.87mm,曲线呈现震荡型,无上行和下行的趋势。(2)运用概率积分法和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3D计算采空区地表变形剩余沉降值,最大值分别为-150.5mm和-130.0mm,后者的值是前者比例的86%,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剩余水平位移值分别为45.1mm和32.0mm,后者的值是前者比例的71%。(3)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分析计算研究区形变速率,得到研究区在这一年半里,整个老采空区地表是在监测时间段内下沉的,像元值区域沉降最大变形值是-6.94mm/a,位于研究区的西北部。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使用InSAR技术进行地表沉降监测得到六个月内对拟建公路两侧存在影响的平均沉降值为-2.28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