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敦煌俗字典》中的俗字作为研究对象,《敦煌俗字典》收集材料广泛,字形丰富,且所选俗字时代基本可考,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敦煌俗字现象可以反映出其对正字的改造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体现出一定的认知特点。因此,从认知角度分析敦煌俗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创敦煌俗字研究的新视野,冲破敦煌俗字研究。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敦煌俗字中的增旁和换旁现象体现出一定的经验观和注意观。从经验观的角度,为正字添加形旁是认知范畴化的表现,人们倾向于对事物进行分类,使得事物有序化。从注意观的角度,有些敦煌俗字的形旁增加或是发生变化是因为人的注意视角发生了转移。敦煌俗字中也体现出隐喻和转喻思维。综合以上,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敦煌俗字“理据性”认知特点得以清晰展现,作为“字”的性质显现出来。完形心理学认为,心理活动是有组织的整体,知觉本身具有组织和解释作用。在观察汉字时,人首先会对汉字进行完形感知,从心理上对字形进行组织和解释,即过滤掉对字形辨认无关紧要的信息。经过对字形分析、整理,总结出汉字在被完形感知时的几种方式以及相应构件组数:由改造而来的构件总计158组,由笔画减少而来的构件111组,由笔画增加而来的构件48组,由笔画变异而来的构件65组,由笔画位置或方向改变而来的构件11组。统计数据表明,在对汉字进行完形感知时,对汉字字形进行改造占据完形感知方式的主要方面。笔画减少现象多于笔画增多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俗字追求简洁性的特点。在对汉字完形感知时,人们会忽略一些对于字形辨认不重要的细节,因此产生笔画变异现象。通过调整笔画方向和改变位置进行完形感知的构件不多,因此它们不作为敦煌俗字被完形感知的主要方式。将正字和敦煌俗字进行比较分析,会发现有些敦煌俗字的产生是通过对正字的描摹改造。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指出,在对图形的观察中,有完形组织原则在发挥着作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通过对敦煌俗字的分析,得到以下数据:相似原则组织下的俗字构件有272组,良好原则下的俗字构件有59组,接近原则和闭合原则组织下的俗字构件,分别为40组和40组。连续原则支配下的俗字构件组数最少,总共12组。将以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到,构件之间的相似性是敦煌俗字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俗字具有追求“良好”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倾向又再一次说明俗字追求简洁性的特点。接近和闭合原则支配下的构件组数基本一致。接近原则中,俗字的类化现象占主要方面。闭合原则支配下的构件具有稳定性特征,这个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在书写时追求稳定性的心理倾向。连续原则组织下的俗字构件组数最少,是由于汉字“方块”形状特点的制约,连续在方块汉字中会受到限制。以上分析表明,汉字在被完形感知和受组织原则支配时,人们看待它的视角发生了转变,由“字”转向了“图形”。形声字作为一种高效的认知模式,又反过来对人类思维产生影响,人们有了形声化意识。敦煌俗字不仅具有形声化意识,并且还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通过同音替换的方式产生俗字。这些表现出敦煌俗字在语音上的一些认知特点。敦煌俗字通过对形声字的改造和同音字的替代等方式,表现出一定的声化倾向,并且在追求形体简易和意义丰富之间产生了矛盾,在汉字形体上具有书之为用的书写特色。这三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敦煌俗字的认知模式。从认知角度分析俗字,可以看到俗字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既有着作为“字”的理据性特征,又有着不同于字的“图形性”特点,还体现出语音上的认知特点。因此在错综复杂的俗字现象中,可以抽丝剥茧,从认知角度出发,对俗字做出全面深入的解读,将俗字现象梳理清楚,为汉字的发展演变研究和规范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