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代际传递及其阻断的财政教育政策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cfso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的特点之一在于贫困具有代际传递性,即家庭内部的不利因素由父代传递给子代,从而使子代在成年后延续父代的贫困状态,贫困在代际间继承。在我国不平等现象加剧,贫困代际传递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形下,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已成为理论与政策关注的焦点。儿童发展与代际传递之间的联系紧密,来自贫困家庭的儿童未来更有可能陷入贫困,儿童期贫困经历是其成年后收入的主要预测因素。与此同时,教育作为促进人力资本提高的重要途径,在打破贫困代际传递方面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基于生命周期模型、世代交叠模型和人力资本理论,本文从生命历程的早期阶段——儿童期出发,考察个体生命周期内贫困退出与进入的动态变化,深入探讨贫困代际传递形成原因并研究影响代际间收入阶层向上流动的因素和机制,分析财政教育政策对于贫困代际传递的阻断效果。本文第1章为绪论,介绍研究背景、意义、研究内容及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及创新与不足。在第2章,梳理与本文主题相关的文献,主要从贫困代际传递的测度、影响因素、儿童发展与代际流动及财政教育政策对贫困代际传递的阻断作用等方面进行文献整理。第3 章为理论基础,本章从理论层面上系统分析财政教育支出对贫困代际传递的阻断机制。建立财政教育支出对贫困代际传递阻断作用的框架,基于生命周期模型、世代交叠模型和人力资本理论,从个体教育决策、贫困陷阱形成方面厘清贫困代际传递逻辑,构建了一个包含个人、家庭以及政府的长期代际人力资本理论模型,分析效用最大化情况下个人的教育决策,并分析了财政教育政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理论机制。当无借贷约束时,所有家庭都可以实现对子代的最佳教育投入,人力资本水平与长期收入都将趋向稳态。而当借贷约束存在时,子代可能无法获得充足的教育投入从而会导致贫困陷阱与阶层固化。代际收入流动与人力资本回报率、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等因素有关,财政教育支出可以弥补低收入父代对子代教育投入的不足,本章为后续章节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4章为典型化事实。第一部分基于收入代际传递,采用长期微观面板数据,描述我国贫困代际传递的动态变化。结合绝对收入与相对收入两种标准测算我国宏观层面上的贫困发生率、发生深度的变动情况,利用收入流动矩阵考察代际间相对阶层的流动性,从动态视角切入解释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原因,测度并分解了家庭多维贫困的贫困发生率、发生深度,从多维贫困方面刻画了贫困代际传递的变动趋势。第二部分结合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并剖析了其成因。第5章探讨儿童期贫困的长期效应。首先分析了儿童期贫困经历与教育获得,结果表明贫困家庭中的子代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使其陷入更深的贫困陷阱中,这也解释了贫困在代际间传递的内在原因。其次,使用多结局生存分析方法考察了儿童期的贫困持续期对成年期收入、教育获得的影响,结果表明儿童期的贫困经历对个体成年期收入、教育有长期的负面效应;儿童幼年期即0-4岁的贫困经历,相较于5-9岁、11-16岁的贫困经历对成年期的影响更大。儿童早期营养摄入量对于收入、教育程度影响的机制检验中发现提高蛋白质摄入量可以显著降低其未来陷入贫困的可能性,这为理解儿童期贫困的长期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对降低收入不平等及减少贫困的财政政策提供了新的启示。最后,基于主观阶层,将父代与子代之间教育程度和职业层次的差异,以及子代14岁时家庭主观所处阶层与其当前主观阶层之间的差异纳入同一分析框架,考察代际教育流动、职业流动对贫困阶层代际传递的影响。结果表明,阶层具有较强的继承性,父子两代的阶层关联性强于教育和职业关联性,中低阶层呈现向上的代际流动趋势,中高阶层存在向下流动的压力,父子同处于中间阶层的分布较集中;代际间教育和职业向上流动始终是实现阶层改善的重要途径,但其对阶层的改善作用具有时代特征,近年来教育因素、职业因素对阶层改善的作用出现弱化趋势,阶层固化现象初步显现;代际流动呈现地区、城乡异质性。第6章基于当前期贫困、未来期贫困实证分析财政教育政策对于贫困代际传递的阻断作用。在当前期贫困研究方面,构建了个人、家庭、政府的多层线性模型,基于Sen的可行能力理论,应用随机前沿理论(SFA),从收入贫困和多维剥夺两方面探讨了贫困与个人禀赋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个人生活水平的差异可能是个体将其资源转化为收入或福利的效率不同所致,财政教育支出对子代生活福利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由于传统的贫困测度更多地具有静态性和事后性,反贫困实践中应关注体现前瞻性的贫困脆弱性代际传递问题,以便对贫困进行有效预防。为此,在未来期贫困研究方面,借助Beta回归方法对财政教育政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财政教育支出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子代的贫困脆弱性,从而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父代教育水平较低的子代能从财政教育政策中获益更多,财政投资于小学阶段的减贫效果大于其对初中阶段的减贫效果,分位数回归和门槛回归的结果也验证了上述结论。第7章梳理了不同国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财政教育政策实践,以期提炼出对我国有益的经验。第8章为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在对本文的结论进行系统性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研究视角方面,本文以儿童期贫困视角切入,通过追溯个体的儿童期贫困经历,强调儿童期的贫困经历对儿童发展具有的长期效应,通过家庭配对面板数据动态考察个体贫困退出与进入状态,挖掘贫困代际传递形成原因并探讨影响阶层向上流动的因素和机制。现有文献对贫困代际传递的研究大多从静态视角展开,考察家庭因素对子代收入的影响,对贫困家庭不利因素继承的原因与机制的分析并不全面。理论方面,扩展了财政教育政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框架。以生命周期模型和世代交叠模型为数理基础,本文构建了具有家庭教育投资和财政教育投资的父子两代、三期的世代交叠模型,并把教育区分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阶段,基于教育支出、教育年限最优这两种教育决策进行均衡求解,对财政教育政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方面,在研究儿童贫困持续期对成年后收入、教育的影响时,采用生存分析中的多结局生存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个人收入、福利水平的差异可能是资源(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劳动资本)的转换效率不同所致,为了探索贫困状况与资源的转换效率之间的关系,本文将收入、福利水平类比于生产函数中的产出,采用了生产分析中的随机前沿方法;为规避双向交互影响,选取兄弟姐妹数量作为工具变量;为了捕捉贫困经历对成年后的收入、教育的影响是否存在兄妹差别,论文使用同一家庭出生次序不同的个体资料来分析个体成年后教育、收入的差异,与现有文献相比,上述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其他文献
背景:葡萄膜炎是一类可危害患者视功能甚至导致盲目的炎症性眼病[1,2]。急性前葡萄膜炎(AAU)作为其最常见的类型,可以损害眼前段的正常结构和功能[3]。它与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是我国近岸海域检出频率较高的一类新型污染物。它们进入靶细胞后,可以与体内激素竞争结合受体,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干扰人类和动物的正常激素水平的维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女性内分泌和代谢紊乱性疾病,发病率在5-10%之间。目前,PCOS的发生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