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肖邦早期创作的两首钢琴协奏曲慢板乐章为例,讨论其创作风格形成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因素。着重指出这两首乐曲在形态发展手法上的艺术特点与价值。在此基础上,文章试图分析由这两首乐曲所代表的早期作品对肖邦成熟期创作风格的奠基和导引作用,认为这两首乐曲对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音乐发展,以及肖邦从早期风格到后期风格的转变具有“慢镜头”式的过渡性质。继而提出,肖邦这两首作品在整个浪漫派音乐发展史上的独特价值,为今人从多角度、长时段、跨时空方面对肖邦进行更为全面客观的研究,提供了积极的启示。全文分三部分,每部分自成一章。其中,第一章在前人基础上,继续深入探讨肖邦早期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生活背景,重点关注其性格及创作风格中的多重背景因素。第二章通过对两首协奏曲慢板乐章主题动机展开手法及演奏手法的分析,指出在肖邦创作于19、20岁之际的青年时期的这两首作品中,慢板乐章代表和传达出的是他当时最内在、真实的情感世界,也向我们展现了他在钢琴语言上的天才潜质。肖邦在这一时期所显示出来的个人创作风格已经比较明显,这对于他后来的创作具有导向性的影响。第三章从伦纳德·迈尔和恩斯特·库尔特这两位现当代音乐美学家的风格理论及能量论音乐观的角度,试图诠释肖邦创作这两首作品的深层原因。由此,本文通过以上“社会文化背景—形态要素—审美特征”三个层次的阐述,旨在提出肖邦的早期创作风格为他本人及后来的浪漫派音乐家提供了承前启后的音响样式经验,这些经验既是肖邦个人创作风格的第一次高峰,也是后来浪漫派作曲家继续前行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