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阿仑膦酸钠对非负荷期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为缩短种植体骨结合时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雄性Beagle犬6只,适应性喂养1周。按照完全随机化的原则将6只Beagle犬分为两组:实验组A和对照组B。选取每犬的双侧第二、四前磨牙,总计24牙位,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牙位,分别编号为Al—A12、B1—B12。根据时间点将实验分为3组:2周组、4周组、8周组。每个时间点A组和B组分别种植4个牙位,种植位点的顺序由随机数字表取得。分别于实验第1天(8周组)、第29天(4周组)、第43天(2周组)在动物全麻状态下拔除所对应牙位的牙齿,进行即刻种植手术,并于实验组各种植位点局部注射500μmol/L阿仑膦酸钠50μL,于对照组各种植位点局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周2次,直至实验结束。实验过程中,分别取3天、1周、2周、4周、8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约2m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核因子K 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 B ligend、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表达变化规律。同期处死动物,制取标本,观察以下指标:(1)大体标本及X线片观察各时期实验组与对照组种植体—骨界面愈合情况及骨密度变化,界面新骨形成情况;(2)HE染色观察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形态学变化;(3)不脱钙骨组织切片观察种植体—骨界面结合情况、界面新骨生长、钙化情况等,并进行定量组织学分析,利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实验组与对照组骨结合指数(Osseointergration Index, OI)和新骨生成率(Bone Ingrowth Fraction, BIF).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大体观察:所有实验动物均无死亡,各期种植体均稳固无松动,周围牙龈无明显炎症表现。2、X线表现:各时期种植体与骨组织均无明显间隙,实验组与对照组种植体周围骨密度随时间延长而增高,实验组骨结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3、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组OPG mRNA和RANKL mRNA表达在种植体植入后前4周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之后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在4周达峰值;对照组OPG mRNA和RANKL mRNA表达在种植体植入后前2周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之后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在2周时达峰值。但在各时期实验组均比对照组高表达,在3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4、8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HE染色观察:2周时,实验组牙槽骨内可见大小不一骨吸收陷窝,呈蚕蚀状,陷窝内可见破骨细胞和浅红色成骨样基质,对照组种植体附近骨组织骨吸收陷窝较实验组多;4周时,实验组种植体螺纹处可见新生骨组织,可见大量成熟骨细胞,细胞排列不规则,对照组种植体螺纹处新生骨组织不明显,可见成骨细胞,但数量较实验组少;8周时,实验组骨组织充满螺纹间隙,其中可见成熟骨细胞密集,排列规则,对照组骨组织中成熟骨细胞数量也明显增多,但骨细胞排列不规则。5、不脱钙骨组织切片观察:2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种植体骨界面均无纤维组织长入,未见明显新骨生成,两组无明显差别;4周时,实验组可见明显新骨形成,骨小梁结构清晰,但骨密度不均匀,对照组种植体螺纹处亦可见少量新骨生成;8周时,实验组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体与骨组织直接接触呈骨性界面,对照组种植体亦有骨结合,结合骨板不连续,可见新生骨小梁结构。定量组织学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在2周时骨结合指数以及新骨生成率都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8周时,骨结合指数及新骨生成率均明显升高,且实验组明显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局部应用阿仑膦酸钠可以提高非负荷期种植体周围组织中OPG/RANKL mRNA的表达,并延长骨改建活跃时间;2、局部应用阿仑膦酸钠可以促进非负荷期种植体周围新生骨的形成,缩短骨结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