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环境关乎人类未来,决定了世界各国要共同参与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治理,共同营造蓝天碧水的自然环境,共同建设和谐宜居的地球家园。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性生态危机,并在立足于本国基本国情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作出了既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要保护生态环境的强有力决定,走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形式主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障碍,不仅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治理的顺利开展,也大大阻碍了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因此,充分认识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形式主义的危害,及时提出合理有效的破解举措,是当前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党风政风改进的现实需要。本文以山东省W市为例,侧重主体视域,对生态环境治理中形式主义的表现、危害、原因及破解对策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重新界定生态环境治理、形式主义的概念,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关于整治形式主义的工作意见和通知作为理论、政策依据,并通过对山东省W市纪检监察机关2018年至2019年通报的形式主义典型问题的全面分析,得出W市生态环境治理中形式主义的具体表现:“材料式”治理、“虚假式”治理、“消极式”治理、“粗暴式”治理、“下不为例式”治理,其危害主要有:耗费了基层干部的时间精力,损害了合法企业的基本权益,腐蚀了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破坏了党群干群的鱼水关系,败坏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究其原因,初步总结为多元主体的协同功能失调:政府生态环境治理主导角色的弱化;企业生态环境治理主体责任的缺失;社会组织生态环境治理参与能力的不足;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基于对生态环境治理中形式主义的表现、危害及原因分析,本文从强化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的主导角色、培育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的主体责任、提高社会组织生态环境治理的参与能力、提高公众生态环境治理的参与度四个方面入手,积极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新格局,以达到彻底破解形式主义“顽疾”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