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农村经济也随之迎来了变革型发展,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在农村土地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规划以及农业管理缺乏科学性,导致了土地利用缺乏合理性、土地利用零碎、生态发展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土地是发展农村社会经济的重要依托,因此土地整治就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土地整治在耕地、荒地开垦复原、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生态景观理论指导,虽然经过了农村整治,却仍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本土文化的流失、生态环境的破坏、物种多样性的降低等,致使今后农村在土地治理上面临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景观生态学对于土地整治的意义非常重大。 本文通过搜索、选择、整理相关文献和所得资料,完成景观的分类以及景观指数的选取,在GIS技术和Fragstats3.3软件的支持下对景观指数进行计算,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在SPSS软件的支持下,通过聚类分析方法计算景观生态评价结果,再将沙河市各城镇耕地进行分区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本文以沙河市为研究区,沙河市为县级市,属于中等尺度,因此在类型和景观尺度上选取连接度指数(CONNECT)、景观形状指数(LSI)、斑块聚集度指数(CONTAG)、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PLAND)、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五个景观指数,对其进行计算并对景观细分单元进行适当简化和景观定义,得出沙河市的景观单元分为7类,分别是林地、未利用地、园地、耕地、居民点、水域、道路,并根据对沙河市当地的考察,再结合沙河市土地整治方面的研究,最终选取了中等斑块尺度的居民用地PLAND、农耕用地PLAND、未开发土地PLAND以及居民用地LSI、农耕用地LSI、道路用地CONNECT以及景观尺度的CONTAG、SHDI来作为沙河市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的指标。 (2)本文结合沙河市生产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整治潜力三个方面的因素,构建了景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分为宜耕后备资源开发可补充耕地面、人均居民点用地面在内的15个指标因子,每一个指标因子对最终的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影响都不一样,它们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为了表现指标之间的这种差异,需要对各个指标按其影响的程度给予权重,本文最终选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来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 (3)本文采用加权平均法,主要以沙河市的各乡镇来作为评价单元,再根据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和其标准化之后的数据,最后计算出适宜性综合的数值。在SPSS19.0软件的支持下,通过聚类分析方法计算景观生态评价结果,将沙河市的土地整治划分为6个区,根据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分为优先整治区、重点整治区、一般整治区、适宜整治区、较适宜整治区以及不适宜整治区,其中优先整治区主要分布在桥东街道以及綦村镇的部分地区,占沙河市总面积的6.22%;重点整治区涵盖项目区的三个乡镇,包括綦村镇、十里亭镇、周庄街道,主要分布在沙河市的北部地区,占沙河市总面积的20.55%;一般整治区主要涉及的是白塔镇和新城镇的大部分地区,主要分布在沙河市的中西部地区,总面积占沙河市的16.58%;适宜整治区主要涉及的是刘石岗乡和赞善街道,总面积占沙河市的13.95%;较适宜整治区主要涉及的是柴关乡、册井乡、桥西街道、褡裢街道,总面积占沙河市的26.69%;不适宜整治区要涉及的是蝉房乡,总面积占沙河市的17.25%。本文对各土地整治分区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