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左传》和《国语》等典籍记载,春秋时一些达官贵族常在交际场合以赋诗的形式表情达意,即“赋诗言志”。春秋战国时比较盛行引《诗》,这一风气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延续下来。春秋战国时还存在论《诗》的现象。从季札观乐到孔子论《诗》,到相传子夏所作的《毛诗序》和战国墓出土的简书《孔子诗论》,说明至迟到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比较系统的《诗》学理论。春秋战国的引《诗》、赋《诗》、论《诗》表明先秦时期《诗经》研究已经开始兴盛起来。但先秦时期还没有出现完整的《诗》学注释著作,只有片断的《诗》解见诸记载。先秦许多流派都对《诗经》研究做出了贡献,其中儒家对《诗经》最为重视,对《诗经》的贡献也最大。汉代儒生竞相传《诗》,并形成了不同的传《诗》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是鲁、齐、韩、毛四家。西汉时“三家《诗》”盛行,而《毛诗》一直未被重视。到了东汉,“三家《诗》”逐渐衰落,《毛诗》迅速发展。到郑玄作《笺》时《毛诗》发展到顶点。在此之后,学者大都研习《毛诗》,“三家《诗》”越来越少人问津。郑《笺》的出现结束了齐、鲁、韩、毛四家《诗经》学派异说纷纭的局面,完成了《诗经》学史上的第一次统一。郑玄研究《诗经》不拘师说,引起了后人的责难,这种责难是从魏朝王肃开始的。此后一部分学者如孙毓、孔晁等拥护王肃的观点,另有一部分学者如王基、孙炎等站在拥护郑玄的立场,两派学者展开了激烈论辩。《毛诗正义》是唐初孔颖达等学者奉敕撰作,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毛传》、郑《笺》和《毛诗谱》的著作,完成了《诗经》学史上的第二次大统一,结束了一段时期内《诗经》学上的纷争局面。唐代成伯玛与韩愈首先开始疑经,但未曾引起重视。宋代《诗经》学领域兴起了一股疑古思潮,很多学者纷纷抨击旧说,另立新说。此外也有一些宋代学者谨守《毛诗序》、《毛传》和郑《笺》之说。清代郑玄《诗经》学研究取得了极大进展,获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近代以来的郑玄《诗经》学研究相对于古代的郑玄《诗经》学研究来说有很多变化,表现在研究领域的拓宽、研究角度的多样、研究方法的创新等方面。郑玄《诗经》学融合今古文《诗经》学于一体,集先秦两汉《诗经》研究之大成,达到了当时《诗经》研究的最高水平,推动了《诗经》学研究进程。借助于郑玄的《诗经》研究成果,可以明确《诗》义、确定《诗》旨、考订名物,同时可以校勘文字,因此郑玄《诗经》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郑玄《诗经》学把《诗经》的研究范围拓展到多个文化领域,也为文化史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从郑玄转益多师、博学众家的学习过程可以考察郑玄治《诗》的学术基础。郑玄笺《诗》、作《谱》时引用的书籍也可以反映出郑玄治《诗》的学术基础。在笺《诗》、作《谱》之前,郑玄已经注释了三《礼》、《尚书》、《论语》等多部经典,这也是郑玄研究《诗经》的学术基础之一。郑玄的《诗经》研究充分吸收了前人的《诗经》研究成果,汲取了东汉经师研究《诗经》的精髓。郑玄在东汉宽松自由的学术背景下治《诗》,所以其《诗经》研究表现出博取多师之长、不拘一家之言的特点。郑玄所注群经完整保留到今天的有三《礼》注和郑《笺》,另有经过辑佚的《毛诗谱》。郑玄所作三《礼》注引《诗》、解《诗》以“三家《诗》”为主,同时与《毛诗》的关系也很密切,这体现在三《礼》注与《毛诗》经文、《毛诗序》、《毛传》三方面的关系上。郑玄注三《礼》时对《毛诗》经文、《毛诗序》、《毛传》三者都有所采纳。郑玄为三《礼》作注以采“三家《诗》”为主,兼取《毛诗》,已经表现出了融合今古文《诗经》学的倾向。郑《笺》的版本主要有三类:一为唐及唐前写本,一为唐宋石经本,一为五代宋以来刻本。郑《笺》中的文字训诂形式主要有依本字立义、依古今字的古字立义、依假借字的本字立义三种。郑玄对《诗经》文字的训诂或者依据古代典籍择善而从,或者因声求义、自创新解、随文释义。郑《笺》对《诗经》的修辞手法和特殊的表达方式进行了阐释,对诗人的修辞匠心进行了剖析,还对《诗经》的修辞效果进行了论述,从而使《诗经》这部作品的艺术性得到了体现,使《诗经》的语言表达特点更加明晰。郑《笺》中既有对《诗经》语言结构的阐释和对语序的分析,又有对实词和虚词的精确划分和准确阐释,表现了郑玄对中国古代语法的自觉探索。郑《笺》不仅串讲《诗经》章句意义,而且分析诗歌的篇章结构。郑玄笺《诗》主要是为了申明《毛传》,同时也采用“三家《诗》”改易《毛传》。郑玄对《毛诗序》的作者、篇次、训诂进行了深入研究。《毛诗谱》的版本流传经过了宋前《毛诗谱》版本的完整流传和宋以来《毛诗谱》版本的辑佚补亡两个阶段。《毛诗谱》的主要内容包括《诗谱序》和十五个分谱共十六个组成部分。《毛诗谱》在《毛诗序》的基础上作成,全面吸收了《毛诗序》在诗歌美刺正变和诗歌背景及诗歌主旨方面的研究成果。郑玄所作的《毛诗谱》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毛诗谱》中既有对诗歌历史时世的考察,又有对诗歌地理风俗、美刺正变的考察。郑玄以这样的方式建构了新的解《诗》体系。如果把诗歌历史时世和地理风俗、美刺正变分别作为纵轴和横轴,就围绕着《诗经》形成了一个坐标系,在这个坐标系中关于《诗经》中每首诗歌的情况可以一目了然。郑玄治《诗》在前后期表现出很大差异。郑玄注纬书、三《礼》、《古文尚书》和《论语》等经典时引《诗》解《诗》多据“三家《诗》”,偶用《毛诗》,这是郑玄治《诗》初步融通今古文的阶段。郑玄后期精研《毛诗》,并为《毛诗》作《笺》和《谱》,兼采“三家《诗》”,这是郑玄治《诗》成熟融通今古文的阶段。郑玄作《笺》和《谱》时更加成熟地融众家之所长,合今古文为一体,集先秦两汉《诗经》研究成果之大成,“三家《诗》”中一些精华的解说便融在《笺》和《谱》中。郑玄研究《诗经》时逐步融通今古文,最终达到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境地。郑玄解《诗》表现出不拘师说、融通今古、创立新说、注《诗》论《诗》相结合、注重与现实相联系等学术特点。郑玄在研究《诗经》的过程中对不同经师的《诗经》研究成果择善而从,不拘一家师说。郑玄解《诗》融合“三家《诗》”与《毛诗》于一体,吸收了各家之长。郑玄对《诗经》进行注释时提出了很多创见。郑玄解《诗》注重注《诗》、论《诗》相结合,并且建立了以《诗经》中诗歌的历史时世为纵坐标、以地理沿革为横坐标的解《诗》体系。根据郑玄所作的《笺》和《谱》,可以看出郑玄阐释《诗经》运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史解《诗》、以礼解《诗》、以地理民情风俗解《诗》。郑玄以礼解《诗》时涉及到了周代嫁娶时间问题,与《毛传》以秋冬为婚期正时有异。郑玄笺《诗》、注《礼》认为仲春二月为婚娶正时,针对士庶而言说得过去;《毛传》以秋冬为婚娶正时,对于大夫及大夫以上阶层来说解释得通。《毛传》和郑玄的两种观点若分别指向特定的社会阶层,则婚娶时间问题迎刃而解。郑玄治《诗》的成果对后世的学术研究有深远影响。郑玄的弟子继承了郑玄研究《诗经》的成果,极力维护郑玄的学说,传播郑玄的学说。针对王肃对郑玄的责难,郑玄弟子王基、孙炎、马昭等崇尚郑学,拥护郑说,反对王肃改易郑玄旧说,坚持郑氏经义。郑玄对《诗经》研究方法的创新和《诗经》研究领域的拓展深深影响了后代文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因此郑玄《诗经》学有重要的学术研究意义。同时,郑玄《诗经》学也有很多不足之处,甚至有些观点非常荒诞,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并且客观对待。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系统、全面的研究郑玄治《诗》的学术基础和学术背景、学术特点、学术方法及其影响和不足等各个方面,从而对郑玄《诗经》学的研究成果作一个完整的总结。本论文综合使用了归纳法和演绎法。本论文有效利用原始文献材料,尤其是第一手材料,同时有效利用考据材料,找出合适的例证,然后运用归纳法得出结论。本论文运用演绎法分析材料,然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本论文运用了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既通过个案分析入手对郑玄《诗经》学的特点、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又从宏观的文化史、经学史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本论文既遵循历史线索从郑玄《诗经》学的研究历史和郑玄治《诗》的背景等方面进行研究,又从逻辑线索考察郑玄《诗经》学与“三家《诗》”和《毛诗》的关系以及郑玄《诗经》学的特点、影响等问题,做到了历史线索与逻辑线索交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