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乡村建设中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以安徽省大浦新村为例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sam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由来已久,国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一直给予高度重视。而作为农业大国,农村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基数仍然很大。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直至2015年年底,农村现有人口6.03亿,占全国总人口43.90%。农村仍然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一大主战场。  本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为切入点,深入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个字的深刻内涵。以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的典范乡村“大浦新村”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认知情况,以及农村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方针的贯彻实施情况的调查问卷为例。以小见大,以点及面,对我国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浦新村地区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深,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存在偏差,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的参与程度较低。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程度不深,理解存在偏差,村民参与度较低,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从内因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因为村民受教育程度低、传统价值观念的束缚、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以及村民信仰的缺失,从外因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外来价值观念的冲击、农村基层组织宣传不力、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过于单一,以及社会转型期对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最后本文分别从作为接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村民自身、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政府以及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农村基层政权三个方面提出了有效对策。如加强村民文化教育,提高村民受教育水平;培育贴近村民实际需求,提高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程度;构建政策引导机制,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将先进文化与乡土文化有机结合;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领导作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组织作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管理作用。
其他文献
自2012年以来,各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几年来新型职业农民普遍都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经验,但是在此过程中法律素质,政治素
本文着重研究分析中国农民工政治参与现状及存在问题,目的是探索解决我国在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在参与政治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我国农民工群体数量庞大,然而农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一个具有高风险的弱质产业。众所周知,我国是全世界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风险带来的损失十分巨大。农业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分
以三个参量(纤维密集区域表征尺寸a、纤维密集区域的体积分数Vc以及该区域内纤维体积分数的偏差ΔVf)表示纤维分布的不均匀性,在假设任何一个纤维密集区域内包含了足够多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