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由来已久,国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一直给予高度重视。而作为农业大国,农村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基数仍然很大。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直至2015年年底,农村现有人口6.03亿,占全国总人口43.90%。农村仍然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一大主战场。 本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为切入点,深入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个字的深刻内涵。以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的典范乡村“大浦新村”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认知情况,以及农村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方针的贯彻实施情况的调查问卷为例。以小见大,以点及面,对我国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浦新村地区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深,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存在偏差,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的参与程度较低。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程度不深,理解存在偏差,村民参与度较低,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从内因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因为村民受教育程度低、传统价值观念的束缚、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以及村民信仰的缺失,从外因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外来价值观念的冲击、农村基层组织宣传不力、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过于单一,以及社会转型期对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最后本文分别从作为接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村民自身、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政府以及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农村基层政权三个方面提出了有效对策。如加强村民文化教育,提高村民受教育水平;培育贴近村民实际需求,提高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程度;构建政策引导机制,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将先进文化与乡土文化有机结合;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领导作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组织作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管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