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讲坛类电视栏目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大电视台频频出镜,1999年湖南经济电视台首次将电视讲坛的意义引入中国,成为传播和普及学术思想的新渠道。讲坛类节目真正成为一股旋风,当归功于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它侧重历史文化类选题,以悬念见长,不仅创造了令人咂舌的收视率,而且还培养了像易中天、于丹这样的学术明星,并且引发了国学复兴的热潮,地方台也纷纷开播讲坛文化节目。但是,随着更多新节目,尤其是“地域讲坛节目热”现象的出现,诸多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如何从传播学、历史渊源、发展背景等角度来剖析该类电视节目的兴起与发展、当下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之路等,已经成为当下电视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众多电视文化讲坛节目中,笔者选取了山东卫视《新杏坛》作为研究对象。之所以选择《新杏坛》,原因在于:第一,《新杏坛》栏目的政治意义和齐鲁特色,是本土栏目的典型。“杏坛”典自孔夫子杏树下设坛开讲,教化民众以期利于黎民社稷,栏目借用“杏坛”这一极具传统特色的文化符号,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第二,《新杏坛》节目在新闻营销、打造影响力等方面有诸多创新之举,值得同行借鉴。第三,笔者有幸亲身参与了《新杏坛》的前期策划、中期制作和后期宣传的全过程,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材料积累。开播两年多以来,《新杏坛》立足展现山东的传统文化魅力和新时期的山东精神,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专家的肯定和观众的追捧,笔者见证了其文化品牌价值逐步凸显的过程,对本文的可行性论述更有裨益。
本文集中采取了内容分析法和调查问卷法,笔者在梳理讲坛类文化节目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该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并对讲坛文化节目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引起的社会影响提出笔者的看法,以期能让人们更加理智的看待这个节目形态,同时通过对《新杏坛》的透彻分析,为讲坛类文化节目,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讲坛文化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