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卡尔·波普尔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批判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ping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决定论是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基本内核,正确理解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丰富内涵,回应西方学者的挑战,是捍卫和发展唯物主义历史观关键所在。“决定论”一词,源于古希腊,原意是“制约、限定、规定”,意指肯定事物之间具有因果制约关系,事物发展受必然性限定,引申为肯定物质世界存在着客观普遍性、因果性、规律性、必然性的学说。也就是说,历史决定论是指历史进程受历史因果性、历史规律性和历史必然性决定的理论。然而自马克思历史决定论诞生之日起,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攻击不绝于耳,虽然大部分攻击都有失偏颇,但是也不乏令人反省之处。本文以波普尔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攻击为切入点,剖析波普尔的社会哲学,运用唯物史观,探究其非决定论哲学的错误根源,回应其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攻击,以此捍卫马克思唯物史观。本文第一部分分析了人本主义哲学流派和实证主义哲学流派对历史决定论的看法。人本主义看到了非理性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过度强调人的能动作用,使其失去了历史的制约性,取消了历史规律性在历史研究中的核心地位,最终走向了唯意志论和历史非决定论。实证主义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历史现象,虽然对规律有了明确的界定,但把社会现象等同于自然现象,取消了社会历史现象的价值尺度,寻找纯粹的、抽象的规律,否认规律的社会历史性和人的能动性,最终走向了机械历史决定论、历史宿命论,注定其无法揭示社会历史规律。本文第二部分分析了马克思历史决定论与波普尔历史非决定论对峙的理论前提和实质。波普尔将马克思历史决定论曲解为经济的历史决定论并加以批判,强调不是经济决定思想,而是思想决定经济,决定社会发展。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础出发,将单一要素的科学知识视为决定社会进程的决定性因素。波普尔过分拔高了科学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本文第三部分着力说明马克思历史决定论与波普尔历史非决定论对立的核心,历史规律是否存在问题。波普尔从社会现象与白然现象的异质性为出发点,推导出了对马克思历史规律的否认。在他看来,自然现象是重复的,社会现象是独特的;自然现象是客观的、社会现象是人为的,因此,自然现象不同于社会现象,自然现象有规律性;社会现象只有倾向性。波普尔看到了自然过程与历史过程的区别,但没有正确把握本质与现象、规律与趋势、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本文第四部分着力说明波普尔通过对社会历史规律的否认,进一步否认了历史预言的可能性。在波普尔看来,因为没有社会运动规律,所以人们不能预测人类历史的未来进程,他还直言不讳的称马克思是一位错误的预言家。这暴露了波普尔没有正确把握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自由与必然、人的活动与历史规律之间的关系,不理解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革命性和实践性。总之,波普尔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挑战是无力的、非实质性的,历史和实践终将证明,马克思历史决定论是认识人类历史的可靠方法,是变革世界的理论指南。
其他文献
房地产泡沫破灭,金融监管不严,金融机构内控不健全,以及经济衰退预期加强等因素导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由于具有传染性和自促成性,危机向世界扩散,向纵深发展。未来演变趋势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土地增值税已成为新的税收增长点,发挥着规范土地综合利用,合理调节土地增值收益,调控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维护国家权益的职能作用。但不可
十八大报告强调"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村级改革后,村级规模扩大,搞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新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就业形式和方向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不断被人们应用创新,当前已成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发展领域。由于物联网不断的被人们广泛应用,其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应用,影
当今,振兴"中国制造",振兴我国的机械设备制造业和其他重工业,振兴作为我国的机械设备制造业和其他重工业的最重要基地的东北地区,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在这个背景下,讨论一
〔目的〕了解全自动卫生处理设备的消毒效果,为评估该设备的应用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消毒处理前和处理后的样品分别进行增菌培养,菌落计数采样方法按照《微生物检验
铁碳合金相图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课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打破原有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式教学新方法,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掌
霍布斯从抽象的人性原则和人类的理性与经验出发,阐释了国家的起源及其合法性基础,即人们自己通过缔约建立“国家”,但人们所缔之约是“带剑”的契约。为保障政治秩序和维护社会
如何才能做到在高中数学课常上"在实践上构建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开发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案例呢?本文结合《变化率问题教学设计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