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上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通常我们根据损伤时神经有无缺损可将损伤分为两大类。在处理前者时,我们可以通过两神经断端间直接缝合神经外膜或束膜的方法进行修复。处理后者时,在缺损节段较短的情况下通常临床上延长或游离两侧的神经断端,以间接的方法缩短缺损间距离,在两断端对合后缝合神经外膜或束膜。当出现的缺损超过一定程度而不能进行直接缝合时则要采用自体神经移植。回顾以往有关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我们发现研究人员主要将精力集中在如何促进神经再生,而忽略了对神经修复过程中出现的抑制因素的研究,如疤痕及粘连的相关研究。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由于胶原纤维增生会导致神经吻合口处的瘢痕形成,阻碍再生轴突的延伸并且会导致神经外膜与周围肌肉筋膜组织形成粘连,严重时会进一步压迫血管而影响神经血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神经再生与功能恢复。目前,尽管显微外科技术已迅速发展,但术后仍会在吻合口处形成不同程度的瘢痕,且神经功能的恢复也不如人意。随着研究的深入,“神经再生室”作为一种新的观念被提出,研究发现在神经修复过程中适当及合理的干预神经再生外环境,将有效促进再生并减少修复过程中瘢痕及粘连的形成。光化学组织黏合技术,是一种利用Nd-YAG连续激光发射器产生的532nm波长的绿激光激活化学物质,可使含有胶原分子的组织间通过共价键交联的方式实现组织间黏合并可达到防水闭合的程度,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光生物化学反应诱导组织间的电子发生转移。由于这些优点,我们拟将光化学组织粘合技术应用应用与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中。由于可将含有胶原的组织进行免缝合粘合,避免了由于进行断端缝合在神经吻合口处造成的二次损伤和异物反应。因此,如果能将光化学组织粘合技术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相结合,将有可能减少瘢痕的形成及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本课题中,我们应用胎膜包裹自体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作对比,评估胎膜在预防再生神经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的有效性;同时,为了减少神经移植吻合口处瘢痕的形成,我们应用胎膜包裹自体神经结合光化学组织粘合技术,替代传统神经缝合术桥接神经两断端并与自体静脉血管包裹作对比,评估其预防神经吻合口处瘢痕形成的有效性。而丹参酮ⅡA作为丹参的主要药理成分,有研究认为其有效成分具有保护神经、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作用。我们在大鼠坐骨神经横断伤模型上分别应用两种不同剂量的丹参酮ⅡA进行腹膜内注射,并与甲钴胺及生理盐水注射作对比,评估其是否能够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并探寻药物的合适的剂量。以上实验术后应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神经电生理、透视电镜、免疫组化及荧光金逆行示踪等技术,从组织学和功能学评价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情况。第一部分胎膜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在大鼠坐骨神经修复中预防粘连形成的对比研究目的:探讨胎膜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预防粘连形成的有效性,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对比,术后评估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按照Petersen分级标准评估再生神经与周围组织及肌肉筋膜的粘连程度,并应用天狼星红染色、Western-Blot检测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含量。术后我们通过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神经电生理、透射电镜及荧光金逆行示踪等方法,从形态学和功能学上评估胎膜在预防粘连形成及神经再生上的有效性。结果:本实验证实与单纯自体神经移植相比较,局部使用TGB-β1抗体注射或应用胎膜包裹自体神经,均能有效减少再生神经与周围组织粘连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神经的活动度,防止粘连形成而导致神经表面血管受压。本实验表明,胎膜作为一种新的方法能够有效预防粘连形成,进一步深入研究将有可能实现在临床上的应用。第二部分光化学组织粘合技术在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目的:探讨胎膜或自体静脉包裹自体神经结合光化学组织粘合技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预防神经断端吻合口处瘢痕的有效性,并与传统神经缝合术对比,术后评估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按照Petersen分级标准评估再生神经与周围组织及肌肉筋膜的粘连程度,并应用天狼星红染色、Western-Blot检测检测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含量。术后我们通过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神经电生理、透射电镜及荧光金逆行示踪等方法,从形态学和功能学两方面评估胎膜包裹自体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我们应用胎膜包裹自体神经结合光化学组织粘合技术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从形态学和功能学上证实胎膜在修复效果上要优于血管。此外,该技术可有效减少术后瘢痕和粘连的形成,结果明显优于传统神经缝合技术,随着研究的深入,在未来将有可能应用于临床中。第三部分丹参酮ⅡA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研究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在周围神经损伤中是否能够促进神经再生,并与甲钴胺及生理盐水注射对比,术后评估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术后4周,应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神经电生理、透射电镜及荧光金逆行示踪等方法,从形态学和功能学两方面评估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在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中的修复效果。结果:本实验证实在大鼠坐骨神经横断伤后,丹参酮ⅡA能够有效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低剂量组效果与甲钴胺(100μmg/kg/d)相当;而高剂量组效果要优于低剂量组和甲钴胺组。因此,丹参酮ⅡA能够促进神经再生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