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共生蜜环菌特性及继代培养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lyx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蜜环菌属(Armillaria(Fr.:Fr.)Staude)是一类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的大型真菌,可与传统中药天麻(Gastrodia elata BI.)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共生。蜜环菌(Armillaria spp.)是天麻无性繁殖阶段的唯一营养供应源,其种类和生长状态影响着天麻的品质与产量。随着天麻栽培技术的逐渐成熟,人工栽培天麻的规模也逐渐扩大,蜜环菌菌种的需求量也相应提高。尤其是优质菌株,可以提高菌种培养的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天麻优质优产。目的: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小草坝镇天麻基地的M1、M2菌株和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抽水乡天麻基地的F2、F3菌株可与天麻共生,在产区生产上大量使用,但所属种类与最佳培养条件未知。本论文旨在鉴定4株蜜环菌,并对菌株的特性进行研究,通过优质菌株的筛选、培养条件优化及继代培养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两地天麻共生蜜环菌M1、M2、F2及F3菌株的菌种培育奠定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方法:1.通过提取M1、M2、F2、F3菌株DNA,PCR扩增及克隆,以得到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β微管蛋白(Beta-tubulin,β-tubulin)及翻译延伸因子(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1 alpha,Tef1-α)三组基因片段的序列。经过峰图分析与多序列对比,对4个菌株的不同序列进行分析。将三组基因片段序列合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分类鉴定。2.培养过程中,观察M1、M2、F2及F3菌株的主要形态特征,采用ABTS法测定M1、M2、F2及F3菌株的胞外漆酶活性;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淀粉酶、木聚糖酶、果胶酶活性;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菌株胞内多糖含量。3.以生物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法对M1和F3菌株的培养温度、培养基p H、碳源、氮源、无机元素及维生素进行筛选;依据单因素筛选结果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M1和F3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4.采用6种培养基,对M1和F3菌株黑暗条件下培养25天,移至温差在15℃~20℃,湿度为80%~90%,具有散射光的条件下,进行子实体诱导。5.应用垂直平板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M1-1至M1-10菌株进行酯酶同工酶电泳。6.通过考马斯亮蓝法测定M1-1至M1-10菌株可溶性蛋白含量。7.采用ABTS法和DNS法测定M1-1至M1-10菌株胞外漆酶、纤维素酶、淀粉酶、木聚糖酶、果胶酶酶活性;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菌株胞内多糖含量。结果:1.获得M1、M2、F2及F3菌株的ITS、β-tubulin及Tef1-α三组基因片段的序列。通过多序列对比分析,4株蜜环菌的ITS序列差异较小,Tef1-α序列的差异最大。经系统发育分析,确定M1、M2菌株与高卢蜜环菌的参考序列HKAS85517聚为一支,F2、F3菌株与头柄蜜环菌的参考序列HKAS8584在同一分支上。2.M1、M2、F2及F3菌株胞外漆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淀粉酶、果胶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呈现“单峰”形式,最高酶活性集中在培养的第12天。不同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最高酶活性。4个菌株的多糖含量变化呈现低-高-低的趋势,F2和F3菌株的多糖含量在第8天最高,依次为1.869%和1.599%,M1和M2菌株在第12天最高,分别为2.14%和2.27%。3.单因素筛选结果显示,M1和F3菌株适于生长在弱酸性的环境中,最适p H值为5.0~6.0,最适培养温度为25℃。M1和F3菌株在不加碳源或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状况较差,在单糖和甘露醇及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麦芽糖和蔗糖生长较差。M1和F3菌株在有机氮源酵母粉和蛋白胨中生长最佳,在单一的无机氮源培养基中生长不佳。Mg SO4·7H2O和Ca Cl2对M1和F3菌株的生物量影响不显著,M1和F3菌株在KH2PO4和Mn SO4·H2O培养基中的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维生素对M1菌株的生物量无显著影响,对F3菌株的生物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VB1对F3菌株生物量的作用最明显。4.影响M1、F3菌株的生物量的主要因素为酵母粉和葡萄糖,Ca Cl2和VB1对M1、F3菌株的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5.6号培养基成功诱导出M1菌株的子实体,未发现F3菌株的子实体。1-5号培养基没有长出M1和F3菌株的子实体。6.酯酶同工酶电泳结果显示,M1-1至M1-10菌株的酯酶同工酶的酶带数均为4条,第一条酶带较宽,颜色较深,从第二条酶带开始,酶带的宽窄及颜色深浅出现变化,但Rf值没有显著性差异。7.M1-1至M1-10菌株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部分呈现下降趋势,M1-8至M1-10菌株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M1-1至M1-6。M1菌株各代可溶性蛋白含量在18.680mg/m L~19.852 mg/m L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8.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第12天达到酶活性最高值。多糖含量呈现低-高-低的趋势,多糖含量最高值为第12天。通过差异性分析,M1各代之间的胞外酶活性和多糖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Tef1-α序列可以区分分类较为复杂的高卢蜜环菌(Armillaria gallica Marxm.&Romagn.)和头柄蜜环菌(Armillaria cepistipes Velen.)。经ITS、β-tubulin及Tef1-α联合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初步鉴定M1、M2菌株为A.gallica,F2、F3菌株为A.cepistipes。2.漆酶和淀粉酶活性最高为M1菌株,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活性最高为M2菌株。M1、M2菌株的多糖含量较高,不同蜜环菌生物种的多糖含量具有种间差异性。综合分析,筛选出M1和M2菌株为优质菌株。3.M1和F3菌株在单糖和甘露醇的培养基中生长状况较好,双糖培养基效果不佳。有机氮源可显著提高M1和F3菌株的生物量,氮源为影响菌株生物量的主要因素。最佳营养条件为葡萄糖25 g/L,酵母粉4 g/L,Ca Cl22 g/L,VB10.05 g/L。4.6号培养基培育出M1菌株的子实体,子实体诱导条件适用于M1菌株。5.在继代次数10次以内,M1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可溶性蛋白含量、胞外酶活性及菌株多糖含量较为稳定,菌株的活性未发生变化。
其他文献
流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甲型H1N1流感病毒pdm09自2009年初次出现以来,共造成全世界约575400人死亡,给人类生命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鼻腔是流感病毒入侵机体的主要部位,如果在鼻腔建立良好的黏膜免疫,则可以第一时间有效地阻断病毒的感染。鼻腔免疫全灭活病毒(Whole inactivated virus,WIV)疫苗是一种预防流感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但是单独的灭活病毒免疫效果并不理想
本文以棉织物为载体,通过氢氧化镁(MH)与1-烯丙基-3-甲基氯化咪唑[AMIM]Cl离子液体(IL)直接混合和MH表面原位合成[AMIM]C1两种方式制备MH/IL分散液,将MH/IL分散液喷涂到原棉
多孔有机聚合物(POPs)是一类绿色、稳定、安全并且具有多孔结构的新型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控的孔道、坚韧的结构和高度的热稳定性等优点,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气体储存
当前信息化发展迅速,人们对网络的需求标准也随之提高。现有的4G网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5G网络成为当前全球研究的热点,其中,超密集异构网络是5G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因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所引发的事故也时常发生,因此,研究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所引发的电极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非常重要,这对改善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锂离子电池会因为不同的运行工况而产生不同的应力状态,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影响到电池的使用安全。为了对锂离子电池进行有效地监控和使用,有必要对锂离子电池在不同
本论文简要的回顾了无机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的探索经历和具有平面三角构型基团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的研究现状,并从结构和性能方面进行了总结,提出在硝酸盐体系中探索新型的
随着无线电系统的发展,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对可调节电磁波传输特性的材料和器件有广泛的需求。然而,频率选择表面等具有滤波特性的材料普遍不能实现其电磁特性的实时调控。
Zarzaitine油田位于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东南1500km,撒哈拉沙漠东部,利比亚边界附近的伊利兹(ILLIZI)盆地,平均地面海拔565m。Zarzaitine油田钻遇的含油层系包括泥盆系的F
本文对采自甘肃省麦积区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林场的共计19株楸树,6个无性系楸树无性系主要木材性质进行研究,研究其径向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无性系间木材材性比较,对无性系进行选优,为后期的楸树人工林种质资源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解剖实验利用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和计算机显微成像分析系统,通过切片法,离析法对解剖特征进行测定和分析,物理实验利用恒温恒湿箱进行调湿,千分尺进行三尺寸测量,天平进行木块承重,色差仪进行材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生进城就读现象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城乡教育差距是促使大量农村学生进城就读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现代农民的教育观念的改变,更注重对于子女的教育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