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世界成年人口中有1%人群患有踝关节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病因学显示78%的踝关节OA由创伤引起,其中内踝骨折较为常见。临床上以内踝骨折伴脱位最为常见。为了更好的诊断、治疗踝关节OA,研究者需要一个合适的踝关节OA动物骨折模型,而目前国际上仍缺乏这一模型。设计一个简单可行的造模方法,对于临床踝关节炎的诊断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方法:38只8周龄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约200g,分为骨折脱位组及单纯骨折组各19只,每组右侧踝关节为手术侧,非手术侧作为对照组。手术方式:1.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取仰卧位,术侧屈膝90°,充分外展髋关节,消毒铺单。2.于内踝处自下而上切开皮肤,切口长1cm左右,钝性分离皮下筋膜及肌腱,暴露内踝。3.小骨凿与角度固定器(37°)组合后置于胫骨远端,中等力度将骨凿敲入内踝,感受到明显的落空感后,即为内踝骨折。4.3-0线缝合伤口。脱位组另需使足部内翻,之后立即复位。5.使用小动物X线成像系统拍摄踝关节正位片确认骨折累及关节面。8周后通过X线、荧光分子断层成像系统(fluorescence molecular tomography,FMT)、组织切片染色、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等检测方法观察OA症状是否出现。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两个实验组之间的番红O染色评分选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采用均数±标准误表示,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X线可以观察到8周时实验组踝关节间隙变窄并出现软骨下骨硬化。2.FMT显示8周时两个实验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信号强度高于对照组(即对侧)。3.番红O染色评分(改良OARSI法):骨折脱位组分数为12.45±1.21,其对侧为1.73±0.33,P<0.05;单纯骨折组分数为11.45±0.85,其对侧为1.27±0.27,P<0.05;但是两组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两个实验组的II型胶原着色较对照组浅,而X型胶原与MMP-13着色较对照组深。5.PCR数据显示两个实验组的II型胶原与聚蛋白聚糖的m RNA表达量均低于其对照组,而两个实验组MMP-13的m RNA表达量均高于其对照组。6.ELISA检测关节液灌洗液中的MMP-13:两组实验组的MMP-13浓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结果证明,两种方法均可成功诱导大鼠踝关节OA,且通过比较两实验组的改良OARSI评分认为两种方法效果相似,对今后踝关节OA的诊断治疗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