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0月30日我国的创业板市场正式启动,创业板的设立为满足科技类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问题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然而,自创业板建立以来,高募集资金、高市盈率、高发行价等现象遭到广泛的质疑。因此,怎样从本质上处理超募资金使用效果不佳的状况以及如何提高超募资金使用效率成为市场上一直争论不休的热点话题。本文在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通过对我国创业板市场上的超募现状进行了解,发现超募现象在创业板市场上普遍存在。首先,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资本配置效率理论分析资金超募的原因及影响,研究发现超募资金产生的主要原因有:IPO定价过于随意、大股东偏好股权融资、证券机构疏于监管以及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等。超募资金的出现不但削弱了资源配置功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的同时,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利益,而且对上市公司的形象以及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其次,选择极具代表性的华中数控股份公司作为本文的案例公司,先是对华中数控的基本情况做了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其IPO超募具体情况和超募资金投向的状态进行详细分析,将超募资金的使用效果作为主要关注点,概况和总结超募资金使用效果不佳的具体表现,基于此再对超募资金使用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为了避免创业板上市公司过度超额募资和低效使用超募资金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通过本文的分析,认为超募资金的低效使用,不但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给上市公司带来经营风险,损害了股东的利益。我们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治理超募问题必须先从制度入手,并且相关机构应该严格监管大股东行为,同时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并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对中小股东的利益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