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族聚酯类生物复合材料的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eb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采用冷冻提取法制备聚己内酯/壳聚糖(PCL/CS)支架,探索了不同条件下,不同碱度的溶剂对支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在室温条件下还是在冰冻条件下,碱性溶剂有利于CS的聚沉,孔隙率随着碱度的提高而降低,杨氏模量和刚度随着孔隙率的降低和CS含量的增大而升高。随后采用相分离法制备PCL/CS多孔支架材料,探索共混溶液温度对支架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共混溶液温度有利于增加PCL/CS支架中CS的含量,并促进PCL与CS之间的相互作用;孔隙率随着温度的提高而降低;抗压性能测试表明,PCL/CS复合支架材料的刚度和杨氏模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再者,采用相分离法制备聚乳酸/壳聚糖(PLA/CS)以及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壳聚糖(HA/PLA-CS)多孔支架。PLA/CS多孔支架的孔隙率高达90%以上,PLA与CS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支架中的CS含量随着CS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复合HA后,其孔隙率虽有所降低,但也在80%左右,抗压性能随着孔隙率的降低而升高。通过煅烧实验可知,支架中的HA含量在20 wt%以上。对于同一支架,当增大HA用量时,支架材料中的HA也随之增多,其抗压性能随着孔隙率的降低而升高。浸泡SBF 14天后,支架内部和表面都有一层具有生物活性的碳磷灰石(CHA)生成,说明该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体外降解实验表明,浸泡生理盐水35天后,PLA的分子量由3.5×10~4降到1.6×10~4,pH从6.70降低至6.36,质量损失率仅为1.41%,显示出HA/PLA-CS复合支架材料具有一定的降解性能,也说明复合HA后能有效地中和PLA降解产生的酸性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和PLA的降解速度。最后,采用Hakke流变仪挤出成型制备了不同HA含量的HA/PCL-CS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拉伸性能的测试,考察复合材料浸渍于模拟体液(SBF)中的生物活性及其在生理盐水中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HA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杨氏模量随HA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亲水性能随着HA含量的增加而提高;HA/PCL-CS(ω(HA)=30 wt%)复合材料在SBF中浸泡14天后,在表面形成一层弱结晶的碳磷灰石(CHA)覆盖层,显示出良好的生物活性;PCL的分子量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溶液pH和质量损失率却增大;浸泡28天后,溶液pH值达到9.54,失重率达到5.86%,显示出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
其他文献
微胶囊技术应用在我国已经有三十年左右了,广泛应用于制药、保健品、食品、奶粉等行业的干粉制作,微胶囊技术应用的核心设备之一热喷雾干燥塔系统备受关注,常规喷雾干燥塔系
研究了重力分离自蔓延高温合成(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Synthesis,简称SHS)法制备陶瓷内衬复合管的技术,采用(Al-Fe2O3-CuO)+SiO2复合铝热体系,成功制备出较小内径(38m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硅是无毒的元素,但在工业用水过程中易形成硅垢附着在管道内壁或膜表面,腐蚀设备或污染膜。硅酸在水溶液中以分子态、离子态和胶体态的形式存在。在工业水处理中常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去除硅酸,然而离子交换法只能去除离子态的硅酸,对分子态的硅酸处理效果不佳。因此,本研究用试钛灵对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改性处理,以实现对不同形态硅酸的去除目的。本研究使用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接枝具有邻羟基官能团的试钛灵分子,合成试钛灵型树
通过对铜陵新桥硫铁矿采矿废石的淋溶实验,对其产酸潜力、不同粒径下废石样品以及灭菌样品渗滤液中pH值变化、SO_4~(2-)浓度变化和Fe、Cu、Pb、Zn、Cd 5种重金属元素的溶出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利用接近天然水pH值的淋溶水淋溶过程中,采矿废石在后期会出现产酸现象。同时发现废石中的S有可能并没有完全参与氧化,在酸化过程中可能是由于形态、结构和废石粒径的因素影响了S的氧化。研究发现,渗
冲击波加载可以产生一系列的极端物理条件:瞬时高温、高压和高应变率等等,在这样的极端作用下,材料的力学、物理化学性能都会产生许多独特的变化。本论文旨在研究延性金属在冲击
农药生产废水以其毒性大、浓度高、治理难一直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每生产一吨产品就有几吨甚至十几吨的废水排出,目前我国每年排放农药废水上亿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本
城市配水管网担负着将城市用水从水厂向用户输配的重要任务。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在管道中发生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作用,水质通常发生很大的变化。研究出厂水在配水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