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不仅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是导致全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是自然和人文过程交叉最为密切的问题,也是人地关系的具体体现,因而研究退田还湖政策实施之前,实施前期与实施后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对于理解退田还湖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因素和人地关系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鄱阳湖区是长江中游实施退田还湖政策的范例区域,同时其人地关系矛盾也极为突出。本文利用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四期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借助统计数据、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功能、SPSS软件以及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对鄱阳湖区1985—2005年2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格局变化特征、驱动因素以及生态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分析。利用1985、1995、2000和2005年4个时期的遥感解译数据,借助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变化程度等模型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鄱阳湖区在不同的时期(1985—1995年、1995—2000年和2000—2005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了三个不同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同时对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中的区域分异也进行了分析。(2)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借助Fragstats软件,利用景观破碎度、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对鄱阳湖区近20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鄱阳湖区耕地形状复杂,与其它景观的分布关系混杂;建设用地优势度在逐步提高;水域优势度也在逐步增加,但分布更趋分散。总体而言,景观的异质性程度上升,景观类型朝着多样性与均衡化的方向发展。(3)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在分析了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以及景观格局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人口因素等方面入手,对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景观格局的演变主要是水位变化、经济因素和社会主体行为、政策因素和人口增长等因素共同驱动作用的结果。(4)土地利用结构与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鄱阳湖区水域湿地面积减少,洪水调蓄能力减弱;水质恶化,气候调节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的平衡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