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赛珍珠是美国著名女作家,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近四十年,一生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农民)和中国文化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由于自幼生活在中国,赛珍珠的言行举止、思想情感都烙上了中国元素,形成了她现实生活中浓厚的中国情结:她深深同情中国农民的苦难命运,高度赞扬中国农民的高贵品质,始终感激中国农民的救命之恩;她大量吸收中国儒家文化,广泛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积极主张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她经常怀念中国的美食和朋友,时常牵挂中国故乡的生活和命运,大力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
正因为如此,赛珍珠在创作中偏爱中国题材,而且使她浓郁的中国情结在作品中逐渐上升为一种自觉的文化意识。《大地》(1931年)和《龙子》(1942年)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前者展现了乡土中国的真实画卷,诠释了中国农民的恋土情结,再现了中国农妇的悲惨命运,成为中国农民的生活史诗;后者以流畅的叙事风格、写实的艺术手法,描写了日本入侵给中国农村所带来的巨大灾难,揭露了日军的罪恶和暴行,歌颂了中华儿女奋勇杀敌的英雄壮举,成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史诗。赛珍珠在创作中对中国题材的偏爱,已远远超过同时代的作家。这是因为在她的中国情结中,有着更为深刻的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因而她能以一种宽容、理解甚至辩护的态度来阐释中国文化,描写中国风俗。
当然,赛珍珠创作的这种超越与她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她在中国生活了近四十年;但更与那个时代不可分割—恰逢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她有幸见证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目睹了中国社会的各种思潮。作为一名生活在中国大地且有着强烈中国情结的美国人,赛珍珠以自己的中国生活经历为参照,对中国的出路进行了有意识地深层次地思考:她指出中国农村的出路在于让知识分子走进农村,对普通民众实行文化教育启蒙;她对当时中国革命救国的道路、方式进行了深刻地反思,认为旧式军阀们的改朝换代和疾风暴雨式的激进革命都严重脱离普通民众,都不是中国革命的正确出路;她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坚定的信心,反对中国本土文明对西方文明的顶礼膜拜,而力主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些就是赛珍珠及其中国题材创作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