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对客体价值的认识、态度和观点,它支配和影响着大学生在实践中的决策过程和行为选择。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转型引起人们价值观念的变革,过去单一的社会价值观念开始被不同形态的价值观所取代。个人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一元化价值取向己不再居主导地位,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此影响下,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呈现着多元化的趋势。如何面对当今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首先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依靠自己力量建设高度文明的国家,一是必须要使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高效运转,二是一定的社会秩序必须得以稳定良好的维持。总之,要做到这些是离不开人们的精神依托的,也就是说,必须要有一个既能够对全社会成员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又能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体系。实践证明,这个体系正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也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引领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括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内涵丰富的完整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此提出以“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要遵循五项原则:即方向性原则、实事求是原则、以人为本原则、贴近实际原则、创新性原则。为了解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情况,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对兰州某高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开展了大学生价值观情况的问卷调查,运用SPSS13.0数据分析软件对调查采集的数据做了详细的分析,并通过与高校学生工作者广泛交流和已掌握的大量文献资料,对大学生在学习价值观、人生观、文化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形成了总体印象,并在社会转型、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身心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大学生价值观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为此,研究提出,高校一定要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和“办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办大学”这一战略性问题出发,从有利于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深刻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了高校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二是确立坚固的理想信念;三是培育大学生的时代精神;四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力求突出教育重点,积极探索了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引领问题,研究提出高校要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网络建设以及学校的管理服务工作等方面对大学生实施价值观教育的策略与途径,并强调坚持知行合一,重视实践育人,是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