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基于金融地理学的角度对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香港、巴林、开曼、英吉利海峡群岛等当今不同类型的国际金融中心和中国近现代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变迁进行了分析和梳理:金融中心就是信息的中枢,经济体依信息溢出而生存、集结,信息的不对称使高端金融服务功能得以释放。信息成为了金融中心最主要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本文把脉当代中国金融中心的城市定位,并在诸多城市争当中国金融中心的纷争中,总结出自己的看法:中国的金融中心——香港、上海、北京多个城市并存,但功能不同,服务的层次不同。香港,是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可利用其成功的模式发挥辐射作用;上海,利用金融市场的优势建成金融交易中心,为生产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北京,是信息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信息最不对称的地方,可成为提供高端金融服务的金融中心,即金融决策和金融监管中心;天津,利用港口优势可建成北京次一级的金融中心,服务于北京,与北京形成互补。
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导论分别介绍了本文写作背景、理论依据和内容框架。第二章以金融地理学的视角对国际金融中心和中国近现代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变迁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信息的中枢跟随经济热点地区的转移而发生变迁,经济热点地区出现在哪里,金融中心就会出现在哪里,这是市场主导的结果。当然,政府的力量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本文第三章以此理论对当代中国金融中心的城市定位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香港、上海、北京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但它们将在中国金融市场中扮演不同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