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开展了亳菊种质资源的搜集与鉴定、亳菊组培快繁体系建立、亳菊田间生长试验、亳菊加工方法研究、亳菊组培苗与常规苗品质对比试验、四大药菊品质对比试验。结果如下:1.种质资源的搜集与鉴定搜集的资源定植于安徽亳州谯城区谯东镇亳州中药材研发中心示范园区,经全生长期植株形态、性状观察并鉴定,与中国植物志所描述的亳菊性状相吻合,为安徽道地药材亳菊的正品。2.亳菊组培快繁体系建立以亳菊茎尖为外植体,初代诱导分化培养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1mg/L,该配方丛生芽分化率为92%,芽苗壮,无愈伤组织。增殖培养采用茎段剪切的方式进行繁殖,转接周期20d。结果表明,随着6-BA浓度的增加,亳菊试管苗长高逐渐变缓,颜色逐渐加深,长势无明显差别,选择无激素添加MS培养基为增殖培养基。亳菊试管苗生根较易。结果表明,1/2MS+IBA0.3mg/L为亳菊组培苗生根最佳培养基配方。试管苗转接5d即生根,平均生根11条,且根系发达,长势强。亳菊组培苗炼苗3-5d后移栽。结果表明,土∶泥炭∶珍珠岩(1∶1∶1)是亳菊组培苗移栽的最佳基质。小苗成活率为100%,长势最好。3.亳菊田间生长情况根据研究结果表明,组培一代苗与组培二代苗成活率为100%;组培二代苗生长势最优,组培一代苗次之;组培二代苗产量最高,与CK有显著性差异,增产55.83%,组培一代苗次之,与CK无显著性差异,增产28.05%;组培一代苗与组培二代苗的百花重较CK分别提高43.83%、30.53%;折干率分别降低12.79%、12.37%;亳菊组培一代苗与组培二代苗的叶色深,叶裂深,叶片大,病虫害程度较轻,CK叶色浅,叶片小,存在较多花叶、黄化叶等畸形叶。组培一代苗与组培二代苗的枯萎病指数较CK分别降低48.2%、42.9%,斑枯病指数分别降低53.8%、44.6%,病毒病指数分别降低66.7%、33.3%,蚜虫指数分别降低42.1%、35.7%,菊花瘿蚊指数分别降低57.1%、42.9%。4.亳菊加工方法研究对亳菊加工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阴干亳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最高,分别为0.58%、0.08%、2.64%。不同烘干温度亳菊的木犀草苷含量均达不到药典规定,微波杀青烘干和蒸汽杀青烘干亳菊的三种有效成分含量均达不到药典规定。5.亳菊组培苗与常规苗品质对比试验根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菊花有效成分测定指标规定,采用HPLC方法测定亳菊组培一代苗、组培二代苗与CK中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结果表明,组培一代苗与组培二代苗的三种有效成份含量相似;组培一代苗与CK相比,三种有效成份分别高54.84%、100%、34.46%;组培二代苗与CK相比,三种有效成份分别高64.51%、200%、51.41%。亳菊中绿原酸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最高,而木犀草苷含量较少。6.四大药菊品质对比试验采用HPLC方法测定四大药菊中三种有效成分含量。结果表明,亳菊中绿原酸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较贡菊分别高24.44%、138.80%,较杭白菊分别高47.37%、60.12%,较滁菊分别高24.44%、174.26%。亳菊中木犀草苷含量较贡菊低287.50%,较杭白菊低262.50%,较滁菊低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