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快速持续发展,而文化发展却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时,提出了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新目标,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使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明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作为文化的物质形态载体,公共文化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因此,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方式大多以政府供给为主导,市场供给作为补充。但长期以来,我国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现状表现为城乡供给不均,存在两级严重分化趋势。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种类单一,供给数量不足,供需结构失衡,严重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切实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西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用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缺乏。然而作为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回族的主要聚集地,宁夏具有深厚的回族文化根基,广泛的伊斯兰文化底蕴以及悠久的西夏文化历史,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在西部民族地区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加大宁夏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力度,不仅能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统筹宁夏城乡文化均衡发展,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需要,也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有效途径,更是维护民族地区团结,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文章首先提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以及实际意义,并结合国内外文献,确定文章的研究重点以及创新之处。并对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以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确定文章的研究对象,接着分别从人民公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税费改革政策实施之后三个时期,阐述我国民族地区公共文化产品的发展过程以及历史变迁,并指出各个时期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特征,从政府与市场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中的关系出发,分析政府和市场各自在供给中发挥的作用。其次,通过借鉴国内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国外发达国家在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中的的经验,指出东部财政投入力度大、市场环境良好、农民文化消费意识高,国外文化氛围浓厚、文化包容性强、法律法规完善等特点。同时,指出宁夏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存在二元文化结构明显、消费水平低、供需结构失衡、投资短缺以及人才‘老化等现状,并结合现状分析原因: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农村财政来源渠道单一、法律法规不健全,存在强制性的供给机制以及缺乏人才培养的内生机制。在之前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对影响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文化事业费用、文化事业财政拨款、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农业总产值、人均工资收入、人均转移性收入、人均家庭经营收入以及人均消费支出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大小排列,为提出解决宁夏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问题的对策建议提供依据。最后,提出针对宁夏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问题的对策建议,提出加快政府转变职能,强化政府保障监督职能;加强宁夏农村基层建设;挖掘民族地区特色产业,以民族经济带动文化发展。利用民族桥梁民族传统文化国际化战略,构建具有回族特色的文化产品供给体系。本文通过对宁夏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这些影响因素对宁夏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影响大小程度,希望能够为政府政策建议提供适当指导。在解决宁夏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问题的对策建议中,尝试通过加快宁夏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利用回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之间的桥梁作用,使文化产品“走出去”,并通过广泛深厚的回族群众基础与回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生活方式,构建宁夏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体系,从而满足宁夏农村农民对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