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有关“课程基本理念”的表述中提到:“在语文学习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由于小组合作学习非常符合这一理念,因此,很多初中的语文教师积极采用这种方式展开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的运用到课堂之中,并成为判断一堂课是否体现了课改理念标准之一。无论是杜郎口模式,还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模式等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的在教育界颇具影响力的模式之中,都随处可见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似乎无小组合作就不能体现课改精神。在这种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尝试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同时也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首先通过查阅和梳理大量中外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结合最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试图在分析合作学习的概念、特点、组织策略等一般性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语文合作学习的原则和运用规律。其次通过对当前初中语文课堂独特性和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阐述,分析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对初中语文课堂的实用性,从而全面直观的了解这种方式在初中语文课堂的现状。最后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全文共四章,第一章介绍合作学习的概念、来源、内涵以及理论基础。这一章主要介绍理论,为后文奠基。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前人已经开展积极地研究,美国罗杰?约翰逊和戴维?约翰逊的“共同学习模式”,迪里斯的“小组一游戏一竞赛”模式,卡甘的“结构方法模式”,美国R?E?斯莱文教授的“学生小组成绩分享模式”,以色列沙伦教授的“团体探究模式”,阿朗逊的“切块拼接模式”等。第二章介绍初中语文学科特点、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析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对初中语文课堂的实用性,从而全面直观的了解这种方式在初中语文课堂的现状。初中时代是学生身心发展变化最快、思维能力飞速拓展,学习生活习惯、个人性情逐步形成的黄金时期。让学生自己产生角色意识进而定位、培养互动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学习如何构建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合作中谋求进步,是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前进的要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适合于初中语文课堂的。第三章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策略,包括小组的建立,对学生和老师的培训,遵循的原则并从阅读、写作两个方面的实际教学案例出发分析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第四章制定出可行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