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江南女性对戏曲的接受与传播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en16885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时期,戏曲风靡并渗透进了社会生活的角角落落,女性也自然地加入到了接受与传播戏曲的行列。从明清女性参与的戏曲活动来看,集中在阅读接受、表演传播、观剧接受三方面,表现出了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八十多位有戏曲批评存世的女读者中75%在江南,女演员栖身的职业戏班、家班、青楼也是以江南为盛,女观众的戏曲批评也多为针对江南的戏曲演出。所以本文从地域上设定为以狭义的江南区划为基础,兼及广义江南文化地域的范畴,以明清江南女性对戏曲的接受与传播作为考察的对象来研究。  明清江南女性对戏曲的接受与传播活动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产生。国家的统一,江南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物质生活富足,世风也从俭朴趋向奢侈,于是戏曲便带着奢靡与时尚的气息进入了百姓生活,在风俗中、酒席宴前大展风姿。同时,人文思潮兴起,王守仁、李贽、汤显祖、袁枚、陈文述等人提倡男女平等,有的还推广女性文化教育,为女性能接受并批评戏曲创造了文化条件。戏曲的风靡也带来了家庭中对女性戏曲教育的重视,增加了女性接触戏曲的机会。这些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形成了女性接受与传播戏曲的背景。  明清江南女读者在戏曲的阅读接受上注重联系自身的解读,突出地表现为“自我意识”觉醒的特点。她们从关注人生命运的阅读期待出发与剧中人物产生了情感共鸣,表现出一致思考自我在社会中的生存价值特点,还将戏曲运用到生活中,表达对幸福的理解。女读者的阅读接受产生了很有价值的戏曲批评,从戏曲的审美理想、戏曲的创作、戏曲文学等方面充实了戏曲理论。  戏曲艺术的舞台价值实现是在演员的表演当中,而明清江南女演员为戏曲的舞台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她们或为职业戏班的女伶、或为家班中的歌妓、或为青楼中的妓女串客,虽然是被动地进入戏曲传播领域,却表现出了优秀的表演才能。还有女戏曲爱好者在自娱的同时也传播着戏曲。受女演员寄居单位的影响,戏曲的传播具有了范围上以江南城市为据点,演员与文人观众之间能够互动的特点。女演员在舞台表演中,不仅传承与推广了戏曲的声腔,也丰富了对戏曲演员培养的经验,充实了演员表演素质、表演艺术手段与角色内涵、审美意境等方面的内容。  明清江南女观众的观剧是在一片反对声中完成的,可以说她们赋予了观剧行为以反对礼教约束的进步意义。女观众的观剧活动主要有三种:民俗观剧、家庭筵席观剧、交际集会观剧。这些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观剧的活动,让女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对表演环境、气氛上。而在中国戏曲逐渐走向剧场化的过程中,妓女观众走在接受的前列,她们独立请客观剧的行为将女性寻求公平待遇的意识在戏曲传播领域展现出来,对抗着封建卫道士的束缚。女观众观剧接受的意义还在于她们用行动、文字表达了对戏曲的评价:在对演员的态度上体现出了她们从社会文化角度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自觉意识,在对观剧目的上形成了“观剧原以陶情”的认识,在戏曲艺术的音乐、舞蹈、情节的鉴赏中形成了对戏曲舞台艺术基本特征的理解。  正是这样,明清江南女性以女读者、女演员、女观众的身份接受与传播着戏曲,为戏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他文献
期刊
扼要地介绍了真空冻干的理论基础,冻干食品的优异品质,生产设备和市场发展前景.
期刊
在中国,所有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族艺术中,线都起着重要的和决定性的作用,崇尚线条美业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认同.文章从线的视知觉谈起,落实到图形中的
核径迹防伪是由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的科技人员发明的一种新型防伪技术。1 核孔膜的防伪原理核孔膜作为防伪标识是利用选择性的辐照和蚀刻 ,在塑料薄膜的局部做成核
报载:有位老师进了课堂,在一块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然后问班上的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一个黑点。”老师故作惊讶地说:“只有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
期刊
期刊
期刊
论题是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承担的国家"211"项目的子项目——《服装设计与信息数字化研究》科研项目构成部分之一.项目以开发智能化设计软件为标志性成果.系统能够根据用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