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水稻机插面积的不断扩大,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廉、与机插技术兼容性强的水稻育秧基质是机插水稻育秧技术的发展趋势。明确不同育秧基质的栽培技术,解析基质类型特征对水稻秧苗及本田期的生理生态影响,评价育秧基质的适用性与应用广泛性,并探索提高基质育秧质量及机插水稻产量的外源调控措施,对推广应用水稻育秧基质及提高我国水稻机械化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2个试验:1、以秀水321为材料,设轻型无土基质、混合基质和自然土(CK)3个处理,研究不同育秧基质特征对秧苗生理特性、机插质量的影响、机插水稻大田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2、以嘉58为材料,设置两个育秧基质处理(营养土和轻型无土基质),5个秧龄处理(12 d、18 d、24 d、30 d和36 d)和2个外源生长调节物质浓度处理(0 mg/L烯效唑和25 mg/L烯效唑),研究不同育秧基质和秧龄对晚稻秧苗生理特性和大田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控。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育秧基质理化性质差异显著,轻型无土基质与混合基质理化属性优于对照处理。轻型无土基质和混合基质容重均显著低于对照,分别比对照低85.19%和74.07%;通气孔隙、持水孔隙和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育秧工序简单操作。轻型无土基质和混合基质所育秧苗地上部生长特征与根系生长特征显著优于对照处理,根系盘结成块,漏插率分别比对照低4.17%和4.32%,达显著差异水平。轻型无土基质的伤秧率为3.07%,和对照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混合基质,培育秧苗与机插技术兼容性强,利于工厂化育秧基质的开发。2、移栽大田7 d后,轻型无土基质处理的水稻群体根系干重分别比混合基质和对照处理高10.0%和30.8%,群体地上部干重分别高7.8%和25.7%。轻型无土基质和混合基质水稻分别在移栽后4和6 d后出现分蘖,分别比对照早4和2 d,移栽到拔节期分别为35和36 d,比对照缩短3和2 d。轻型无土基质与混合基质处理的水稻在盛蘖期、齐穗期和完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库容量分别比对照高14.01%和10.67%;产量分别比对照高5.30%和6.14%。轻型无土基质主要由作物秸秆加工而成,取材方便,在稻田中可完全分解,质量轻,保质期长,生产应用优势显著,水稻育秧产量与混合基质处理无显著差异,更适宜于工厂化育秧基质的开发与利用。3、随秧龄延长,水稻秧苗叶龄、株高和地上部干质量均显著增加,根冠比显著下降,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均先增加后降低;水稻全生育期延长,大田生长期缩短。当秧龄大于24 d时,根系生长停止,秧苗的成苗率和大田基本苗数均显著下降,水稻漏插率和伤秧率显著上升。水稻产量随秧龄延长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18 d秧龄时产量最高,18~24 d秧龄时,营养土处理的水稻产量显著下降,轻型无土基质处理的水稻产量下降不显著;24 d秧龄后,随秧龄延长,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逐渐降低,产量显著下降。嘉58采用营养土育秧时最适机插秧龄为18 d,轻型无土基质育秧适宜移栽秧龄为18~24 d。4、采用25 mg/L烯效唑浸种处理可提高秧苗素质,浸种处理茎基宽约增加0.1~0.2 mm,株高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显著提高。短秧龄(小于18 d)下烯效唑浸种处理对秧块质量和栽插质量影响较小,长秧龄条件下烯效唑浸种可有效提高成苗率和大田基本苗数,降低漏插率和伤秧率。当秧龄小于18 d时,烯效唑浸种处理并不起增产作用。在秧龄大于24 d时,烯效唑浸种处理可提高营养土育秧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导致产量增加,且秧龄越长,增产效果越显著。轻型无土基质浸种处理后在长秧龄条件下对秧块质量有小幅度提高,但对产量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