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GDP就已经达到了49379.8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的经济实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之相适应的,我国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也明显加快,但也应该注意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在对公共产品的提供方面,城市和工业获得了大部分的社会资源要素和财政资源要素配置,而乡村和农业相对来说,提供的资源却不足。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和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农村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对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不均会使一度缩小的城乡差距又再次拉大,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是在取消“农业税”的背景之下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进行研究的。首先,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公共支出是国家的基本职能的思想出发,界定了公共产品的概念,阐述了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现状;其次,在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历史变迁和现状进行分析后,归纳出其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第一、县乡财政困窘,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力度仍不足,第二、公共产品区域性投放不合理,第三、供给体制改革的负面效应,第四、农村公共产品的供求存在某些错位;再次,分别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并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最后,提出了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建议: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支持力度,建立合理的公共产品区域性投放机制,组织基层农民参与公共产品供给的民主决策,为农村公共产品的多元化供给提供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