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仁入礼——孔子对周礼的超越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zq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多元化是当今时代文化的主要特征。至此全球化的时代,中国文化何以自处,我们如何面对存续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已经生存了数千年之久,它能延续到今天,本身就说明了传统的力量。中华文化的主流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他的思想体现了一种注重历史连续性的文化意识。孔子正是在承继上古文化源头活水的基础上,立足于时代需求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将前人的思想做合理而必要的超越与创新,才开启了一条奔腾不息的中华文化长河。孔子学说的真谛,恒广的思想价值使他成为中华文化的不朽象征。 我们距离孔子所生活的时代已经二千多年,我们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和现实的人与孔子时代大相径庭,但孔子对上古文化的态度、他的反省和创新精神却能够为我们今天解决文化问题提供一种参照。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力图将孔子放在整个中华文明承前启后的关键来对待,同时又将孔子置于他所生活的特定时期去考察。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周礼是孔子思想的文化基础。周礼的人文气质是孔子所盛赞的,考察周礼就是考察孔子的思想渊源。第二部分,孔子对周礼的反思。这反映了孔子对上古文化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孔子思想的形成。第三部分,孔子对周礼的超越。孔子为传统周礼注入了新的内容——“仁”,“礼”是孔子的承继,“仁”是孔子的创新。第四部分:孔子对周礼超越的当代价值。孔子对周礼的超越给我们的启示,一是对待文化的态度要基于对时代和人的思考,二是要深入传统且超越传统。
其他文献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是建立在“现实的人”的基础上的。与黑格尔将人的自我意识作为人的本质以及黑尔巴哈将抽象的“类”作为人的本质不同,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现实的个人生
“存在”、“本体”是西方哲学的中心议题。本文运用分析法和释义学方法,以西方古典本体论哲学为基础,结合现代系统哲学的最新理论成果,对“本体”的研究原因,“本体”是什么和“
本论文由导论、主体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导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实践要求与学术动因、基本价值与当代意义、相关问题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可能创新之处。主体部分由三章构成
为获得安全、可靠的初稳性高度( GM )最小限值,基于船舶稳性和甲板装载特重大件稳定性要求,针对船舶处于静水和波浪中两种情况的计算分析,得出具有通用性的初稳性高度理论限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