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个案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对西汉儒者扬雄的思想矛盾进行了比较细致和深入的分析。论文从扬雄的《自序》入手,考察他对自己的期许与认同,然后结合《法言》、《太玄》,以及他的其它作品,考校其对于自己理想和认同的履践与游离。然后,将扬雄的思想矛盾落实到他的文学实践之中,探求其思想矛盾对于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他在文学实践中对于其思想矛盾进行调和的努力。 论文分三章。第一章,从扬雄的“儒者认同”入手,考察他的儒学取向,以及他的儒学思想与其时代的出入。文章在对扬雄著作,主要是《法言》、《太玄》的分析之下认为:他推尊孔子,更多的是从儒家的角度出发,较之西汉经学,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其儒学思想与时代的出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重《易》,作《太玄》,二、象《论语》而不治《春秋》,三、拟经、传而不为章句。扬雄的儒学思想,虽重在求德,但也并非不求用,其在评说历史、品藻昔贤中,表现出对于德行和功业的艰难取舍。而这种对于德行与功业的取舍,在他自己的人生中,就表现为对于入世与著书矛盾。 第二章,讨论道家思想之引入儒者心灵和儒道互补的问题。文章首先考察老庄退守的人生哲学在西汉中期以后,被引入儒者心灵的必然性;进而对道家人生哲学在扬雄身上的体现,作一个案分析,考察道家人生哲学的引入,给扬雄思想带来的诸般影响,及其因此而产生的矛盾。 第三章,把扬雄的思想矛盾落实到他的文学实践之中,探求其思想矛盾在其文学实践中的体现。对扬雄对于汉大赋的改造、关于“诗赋”的评述、创制“连珠”和大量创作“箴”,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分析和评论,认为这是扬雄在自己的文学实践中,调和文章“丽”、“用”矛盾的努力,并且对这种努力给予了肯定。最后对扬雄的模仿和读者意识作了一个简要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