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的人际意义来自于系统功能语法中语言元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言语交际中,人际意义强调语言的互动性,强调语言不仅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同时也被人们用来表达其身份、地位、态度和动机,与他人建立并维持社会关系。韩礼德认为,人际意义主要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来体现。人们在日常交际中总是为自己选取某一特定的语言角色,而让对方承担互补的语言角色,然后再使角色不断变化,人们通过语言给予信息或物品和服务,亦可通过语言来表示对信息或物品和服务的需求。把交换物与交际角色组合起来,便构成了四个言语功能:提供、陈述、命令、提问。陈述通常用陈述句表达;提问通常用疑问句表达;命令通常用祈使句表达;而提供可以用陈述句、疑问句或祈使句表达,也就是说,人际意义可以通过语气系统得以实现。此外,语气附加语也是语气系统分析的重要部分。语气结构是对语篇句法层面上的分析,而语气附加语是对语篇词汇层面上的分析。实现人际意义的另一重要手段是情态系统。情态系统主要包括情态类型、情态值和情态倾向三个方面。韩礼德将情态系统分为两种类型:情态化和意态化;赋予情态动词三级值:高、中、低级;区分了四种情态倾向:主观明向、主观隐向、客观明向和客观隐向。人称系统是韩礼德在后来的研究中提到的另一种实现人际意义的手段。人称代词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探讨说话者的观点或态度以及这些人称代词是怎样建立说话者与听者之间的特定关系。本文以韩礼德的人际功能理论为理论框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方英文网站公布的官方讲话或发言为语料,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和人称系统三个层面对外交语言的人际意义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外交语料中的人际意义如何通过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和人称系统来实现。通过分析语气系统发现,不同言语角色的扮演可通过不同语气结构的运用来实现;另一方面,为吸引对方注意力,置自己于权威位置从而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外交官有意使用各种语气附加成分来表达看法或态度。在情态系统分析部分,通过讨论意态化,证实说话者常用提供提议来表达意愿,用命令提议来表达对谈话内容所涵盖义务;通过分析情态三级值发现,中级值的情态表达使用比例最大;通过四个例子分别讨论四种情态倾向表达的不同人际意义。最后分析人称系统的第一、二、三人称的使用。数据表明,第一人称使用比例最大。说话者使用排他性的第一人称“我们”来使谈话更客观,更正式,用“我”来表达个人的牵连性或权力;而包含性的第一人称“我们”的使用是一种缓解矛盾,减少利益分歧从而影响对方态度或行动的策略。使用第二人称可吸引对方注意,加强交流效果。第三人称主要用于提及第三方。本研究不仅有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外交活动中的语言技巧,而且有利于人们深入了解中国外交官的外交技巧和外交策略。同时,还丰富了系统功能语法在外交语篇分析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