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动态光谱法是基于光电脉搏波原理,记录各波长脉搏波时域内变化波形的峰值,即动脉充盈至最大与收缩至最小时吸光度的差值,该差值理论上只与动脉血液成分有关。通过对比小波变换去噪前后同一个体连续采集的动态光谱数据的相关性和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效果,探讨小波变换是否可以去除各波长时域光电脉搏波中的高频随机噪声和抖动等引起的低频噪声,以及是否可以改善动态光谱数据的质量,为光谱法血液成分定量校正模型提供更为纯净的光谱信息。本研究采用BP神经网络对光谱数据与相应的血红蛋白浓度值进行建模分析,利用训练好的网络对预测集进行预测。分析通过该方法获取的光谱信号受测量条件影响的程度。研究拟建立血液成分含量与动态光谱数据的PLS校正模型,分析动态光谱法是否可去除个体差异和测量环境对光谱数据的影响,进行准确的人体血液蛋白含量的无创检测。将传统方法测定的血红蛋白、血糖等实验数据与采用动态光谱法测定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明确无创血液成分检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的信息。2.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液成分进行测定,不同病情患者间血红蛋白和血糖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且与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显著相关。表明随着患者病情加重,血液指标发生明显变化,并促进血管损伤。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大量脱落,引发凝血系统发生显著功能紊乱,血栓风险显著增加。纤溶和内皮损伤指标水平变化与患者心功能状态相关。通过密切监测血栓标志物,可准确了解患者血栓倾向,有助于对患者病情发展进行评估和有效抗凝治疗。4.合并房颤的Graves病患者由于外周血管中内皮细胞大量脱落,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血管内皮损伤程度比未合并房颤的Graves患者更为严重,患者血栓风险增加。5.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vWF:Ag、FⅦ:A、FIB、TAT和PAI: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表明血管内皮损伤且血管修复能力明显不足,引发的持续止凝血各系统功能紊乱。血管内皮损伤严重的患者比损伤较轻的患者具有更大的血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