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近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大力加强对医疗信息化的政策支持力度和财政投入,形成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大型医院已基本建立HIS、PACS、LIS、EHR以及医院集成平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远程医疗平台等各种信息系统,卫生行业正在进入全面信息化的发展期,电子病历系统成为建设核心,如何评价电子病历要求正在成为重要问题。中美两国分别在2010年和2009年提出电子病历应用评价标准,本研究旨在从标准内容和标准推广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一是对比中美两个评价标准内容有多少差异,二是历经数年发展,两个标准在实践中推广效果表现如何,存在哪些影响因素,哪些政策可以相互借鉴,对中国电子病历应用评价提出改进建议。研究方法:本文以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专家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上以2006年1月1日到2016年2月28日为时间界限,从ELsevier、Springer-link、Pubmed、EBSC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科技文献六个文献库采用主题词检索方式进行文献检索,在文献阅读基础上手工补充文献。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对美国《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Incentive Program》(电子病历激励计划中的"有效使用"标准)和中国《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和标准》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程序进行横向比较法研究,分析对比美国和中国两国在电子病历评价方面的差异,归纳和总结相关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专家访谈,评估美国标准与中国标准的等级对应关系,并用肯德尔和谐系数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借鉴结构-过程-结果模型,分组织体系、过程管理、政策效果三个部分对中美两国电子病历应用标准的政策推广进行系统性比较研究,通过两国医院对评价标准的采用率来对比评价标准在政策实践中的推广效果,从组织体系、过程管理分别分析效果差异的影响因素,结合我国电子病历发展现状,为我国电子病历推广提供政策参考意见。结果:1、美国电子病历"有效使用"中针对医院的评价项目在阶段1有24个、阶段2有22个,分别与中国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的37个评价项目横向对比,阶段1和阶段2中分别有15项和12项与中国标准的评价项目不同级别相对应,中国标准中有17项是关注医院内部流程的评价项目,美国标准中没有对应项。2、通过专家访谈和调查反馈显示,美国标准阶段1和阶段2的评价要求与中国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的第4级最为相近,专家评价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870 和 0.888(P<0.05)。3、从政策产出效果对比分析,在相同的五年时间中,参与美国电子病历"有效使用"标准的医院采用率为85%,远高于中国电子病历应用分级评价标准39%的参与采用率(P<0.01)。4、从组织体系对比分析,美国通过ONC、CMS、HITSP三家机构分别从战略方面、准入机制、标准协同、评价核定等方面共同推进电子病历应用评价工作,同时提供人员培训、示范社区、区域支持等诸多措施配套推进,可以看出美国电子病历应用评价的组织体系更为成熟;中国目前仅有电子病历试点办公室负责评价核定工作,缺乏进行顶层设计的组织保障、也缺少标准协同机构,整体组织体系相对薄弱,配套措施较少。5、从过程管理对比分析,美国标准已经进行三次更新,并提供电子病历激励计划,通过经济刺激进行鼓励使用,为标准推广提供更持久动力;中国标准自2010年颁布之后至今尚未进行过更新,也缺乏相关激励反馈机制。结论:1、中国电子病历应用评价标准覆盖面远低于美国类似标准的原因可能有:1)组织机构不完善;2)缺少系统性配套措施;3)缺少经济激励措施。2、中国的政策制定要充分认识电子病历推广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美国在强力的政策支持、完善的组织机构、诸多配套行动的支持下,其推广计划仍多次受挫,被迫延期,在中国医疗机构尚且不具备诸多有利条件的情况下,制定电子病历以及健康大数据推广政策更需要对此有清晰的认识。3、要充分关注电子病历推广的顶层战略设计,不能仅仅关注标准内容,更需明确电子病历应用目的,制定长期计划进行引导,重视绩效产出表现,在推动大型医疗机构有效使用电子病历同时,更需要促进中小医院和诊所对电子病历应用的关注。4、评价标准需要关注整个体系的建设,形成循证决策,不断调整,促进标准能根据不同利益方需求和时代发展不断进化更新,保持标准的有效性和前瞻性。5、可借鉴美国经验,利用医保资金补偿作为经济激励措施,促进利益相关各方的协同,提升效率使社会整体能获得更好收益,也为评价标准发展提供更持久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