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惊厥后癫痫形成不同时期脑内有髓神经纤维损伤及年龄差异目的:探索不同年龄大鼠惊厥持续状态(Status Convulsion,SC)后癫痫发生过程中海马及胼胝体内有髓神经纤维的动态变化。方法:选用21天幼年SD大鼠122只(对照组48只,实验组74只),成年118只(对照组48只,实验组70只),实验组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制备SC模型,应用无线遥测脑电图记录SC后急性期、潜伏期、慢性早期、慢性期等不同时期脑电图变化;Gallyas银染观察SC后癫痫发生过程中胼胝体有髓神经纤维大体形态变化;Westernblot测定胼胝体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含量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胼胝体内有髓神经纤维超微结构的动态改变。结果:不同龄期大鼠SC后不同时期脑电图的表现符合癫痫发生不同阶段脑电图的变化;不同龄期大鼠SC后慢性早期及慢性期胼胝体厚度明显变薄;与同龄对照组相比,幼年和成年大鼠海马及胼胝体内的MBP表达均于SC后急性期即开始下降(P<0.01),潜伏期、慢性早期、慢性期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MBP的表达变化程度及变化趋势无年龄差异;透射电镜可见对照组大鼠海马及胼胝体内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完整而致密地包绕着轴突,轴突内线粒体无肿胀,而在SC后急性期始出现髓鞘的分层、肿胀,慢性早期及慢性期还可见空泡化改变。结论:SC后急性期即可引起海马及胼胝体内有髓神经纤维不可逆的损伤,该损伤无年龄差异性,贯穿于SC后癫发生的整个过程。第二部分新体视学方法定量分析大鼠癫痫后有髓神经纤维损伤的超微结构特点目的:利用新体视学的方法定量分析大鼠癫痫后有髓神经纤维损伤的超微结构信息。方法:选用90天成年SD大鼠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制作大鼠癫痫模型,利用视频及长程脑电图动态监测大鼠自发性发作情况,至首次自发发作后2月收集标本,利用新体视学的方法对海马总体积、有髓神经纤维总体积、髓鞘总体积、有髓神经纤维总长度、有髓神经纤维平均直径、轴突平均直径以及髓鞘平均厚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鼠癫痫后,海马总体积减少了20.43%(P<0.01),有髓神经纤维总体积减少了49.16%(P<0.01),髓鞘体积减少了52.60%(P<0.01);有髓神经纤维直径及轴突直径明显增大(P<0.01),而髓鞘厚度显著降低(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髓鞘厚度的减低主要见于细小神经纤维(轴突直径范围在0.1-0.8μm);而有髓神经纤维总长度明显缩短(P<0.01),主要是由于细小神经纤维(直径0.4-0.8μm)丢失引起。结论:癫痫可破坏大鼠海马内有髓神经纤维的完整性,且细小神经纤维更容易受到损伤。第三部分脑内有髓神经纤维脱髓鞘后惊厥易感性变化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幼年SD大鼠不同程度脱髓鞘对惊厥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含0.6%Cuprizone(CPZ)饲料喂养21天幼年大鼠2周(CPZ2周组)及4周(CPZ4周组)制备不同程度脱髓鞘模型,利用Gallyas银染、MBP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对脱髓鞘模型进行鉴定;利用匹罗卡品诱导惊厥发作,记录其出现惊厥的时间;膜片钳记录自无镁人工脑脊液(ACSF)诱导后海马脑片自发放电的潜伏期;视频-脑电图检测大鼠行为及脑电图的变化;TUNEL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CPZ可成功制备幼年鼠脱髓鞘模型,且CPZ4周组较CPZ2周组脱髓鞘程度更重;CPZ4周组大鼠经匹罗卡品诱发惊厥的潜伏期(13.33±3.46min)较对照组(19.66±4.33min)明显缩短(P<0.01);无镁ACSF诱导自发性放电出现的潜伏期在CPZ2周组(30.71±1.60min)相较于对照组(49.86±10.65min)增快(P<0.05),CPZ4周潜伏期(22.14±2.48min)亦较同龄对照组(51.86±10.79min)明显缩短(P<0.01),且CPZ4周组与CPZ2周组对比亦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6.64%的CPZ2周组大鼠脑电图出现了癫痫样放电,同龄对照组脑电图均正常(P<0.01),CPZ4周组出现异常脑电图阳性率达100%,而对照组均正常(P<0.01);CPZ2周组及4周组海马神经元TUNEL阳性细胞数与对照无差异。结论:幼年大鼠脱髓鞘后,惊厥易感性明显增加,且与脱髓鞘程度有关。第四部分持续惊厥后癫痫发生过程中有髓神经纤维损伤的可能机制目的:探索SC后癫痫发生过程中有髓神经纤维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21天及90天成年SD大鼠,采用氯化锂联合匹罗卡品制作大鼠SC模型,利用视频及长程脑电图动态监测大鼠SC后自发性发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SC后癫痫发生过程中海马及胼胝体内的谷氨酸含量变化;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胶质细胞IBA-1的表达,以观察小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及活化情况;分析谷氨酸及胶质细胞的动态变化与惊厥后有髓神经损伤的相关性。结果:①幼年大鼠海马及胼胝体内谷氨酸浓度在SC后急性期开始升高(P<0.05),至潜伏期升高更为明显(P<0.01),至慢性期早期及慢性期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成年鼠海马及胼胝体内,谷氨酸的变化亦于SC后急性期开始升高(P<0.05),慢性早期达到高峰(P<0.01),慢性期仍高于正常;②幼年鼠惊厥后急性期,海马及胼胝体内IBA-1的表达明显增多(P<0.01),细胞数量虽无显著增加,但胞体明显增大;到了潜伏期,IBA-1增多更为明显(P<0.01);慢性早期无论是海马还是胼胝体IBA-1的表达增多最为明显(P<0.01),且细胞胞体明显增大,亮染;进入慢性期后海马及胼胝体内的IBA-1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成年鼠SC后海马及胼胝体内IBA-1的表达趋势同幼年鼠。结论:幼年鼠和成年鼠SC后谷氨酸及小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与神经纤维损伤的程度相关,有可能是导致大鼠SC后神经纤维损伤的可能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