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优势出行距离的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i_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张,居民出行需求急剧增加,交通方式多元化趋势显著,我国城市多方式交通系统中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合理准确的城市多方式交通系统理论体系支撑。其中,准确把握城市中各出行方式的交通需求是城市多方式交通系统理论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确定城市交通发展方向的前提和基础。深入分析城市出行结构,探索各出行方式的出行距离特征,提出一种符合我国城市出行方式结构特征的基于优势出行距离的方式划分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特色城市交通系统需求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广义交通枢纽的城市多模式交通网络协同规划理论与方法》(51638004),立足于我国特色的城市出行方式特征分析,开展了各出行方式的优势出行距离研究,围绕优势出行距离的变化特征,分别从微观和宏观层面阐述了不同层次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城市多方式交通系统中基于优势出行距离的方式划分模型及其应用方法。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城市多方式交通系统下的出行距离特征。在阐述城市多方式交通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多方式交通系统的结构进行剖析;详细分析了影响出行方式选择的宏观、中观、微观因素,从珠海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中提取了居民出行距离分布特征,并分别探索了不同出行方式的出行距离分布函数;提出了优势出行距离和优势度的概念以及研究意义;详细说明了出行方式属性、用户差异和城市差异对优势出行距离的影响。(2)基于优势出行距离的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模型。从理论层面推导了模型的构建逻辑,阐述了建模原理并梳理了建模步骤;建立了我国城市中常见交通方式的广义出行费用函数,说明了参数标定的方法;拟合了基于广义出行费用的优势出行距离曲线模型,对模型中的参数标定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基于优势出行距离曲线和交通小区间最短路矩阵进行方式划分和OD矩阵分析的方法。(3)考虑用户差异化的出行方式优势出行距离研究。基于居民出行调查的实际数据,提取了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微观因素;分别对出行时间价值服从的分布特征,出行者性别、年龄和交通工具拥有情况的特征以及出行目的、出行时间特征进行描述,绘制各类人群的出行方式优势出行距离曲线;将随机参数离散理论中的BLP模型引入交通需求分析,构建了增加用户时间价值特征和出行者特征的效用函数模型,该模型只需要特征参数服从的分布情况即可求解。(4)考虑城市差异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修正。通过对比不同城市的各交通方式优势出行距离曲线阐述了城市差异对优势出行距离曲线研究的影响;提出城市特性对优势出行距离曲线的作用机理,并说明了巢式Logit模型结构参数在其中的作用原理;建立城市交通指标体系,分析了与各出行方式存在相关性的关键指标,并构建了能够反映巢式Logit模型中结构参数与交通指标关系的拟合函数。(5)基于优势出行距离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应用与实践。以珠海市为例进行出行方式选择的分析和预测,分别应用微观和宏观的修正方法对优势出行距离曲线进行调整,进一步说明了基于优势出行距离曲线分析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结构方法的有效性;基于TranStar软件平台设计了本文理论研究内容对应的出行方式划分功能模块,该模块可以应用于不同城市的出行方式划分。
其他文献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泄露是信息安全领域的主要威胁之一,而信息加密是实现信息安全的主要手段。流密码体制是加密体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其中伪随机序列生成器包括反馈移位寄存器、滤波生成器、二元机等,是生成流密码的主要器件之一。本文结合国内外关于伪随机序列生成器的最新研究成果,基于布尔网络对伪随机序列生成器的分析和构造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计算复杂度降低和故障诊断的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
听觉是我们最重要的感觉功能之一,听力下降或者耳聋将会大大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降低我们的生活品质。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中,听觉的主要器官是耳,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内耳中的耳蜗毛细胞是我们感知声音信号并将其传递到神经系统的关键成员。任何导致耳蜗毛细胞损伤的因素都会引起听力的下降,甚至耳聋。导致耳聋的因素主要包括噪声损伤、耳毒性药物处理和遗传因素等。遗传性耳聋是指由于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可以遗传的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空气污染、道路拥堵、出行困难等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已成为共识。租赁自行车系统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缓解交通拥堵、有效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契合当前社会低碳发展的绿色出行方式。目前,租赁自行车系统主要分为两种形态:定桩公共自行车模式与无桩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模式,后者作为移动互联网和租赁自行车融合发展的新型服务模式
新型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的主体结构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梁和双层钢箱-混凝土组合墩柱(CFDST墩柱),在受力性能、耐久性以及施工建造等方面相比传统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组合墩柱的使用显著提高了桥梁结构的抗震设防水平,是一种有望在高烈度地震区推广应用的新型桥梁结构。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对新型组合连续刚构桥在强震下的行为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提出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蠕变性能显著相关。当前大多数沥青混合料高温蠕变性能研究依旧以沥青和沥青混合料尺度为主,忽略了沥青混合料中间尺度材料的高温性能及其联系;在路面养护评价研究中,现有研究方法很难准确评估当前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老化程度和黏弹性状态。中间尺度的沥青砂浆和沥青胶浆的黏弹性能研究,为沥青混合料宏观性能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更好地讨论不同尺度沥青材料的高温蠕变性能及其相互关系,
壁后注浆是盾构隧道建设中的关键工序,注浆浆液的选择与使用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盾构隧道工程的日益增多,面对的工程地质条件日益复杂,对壁后注浆浆液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针对传统水泥基浆液存在高能耗、工程性能和耐久性差的不足,研制抗水分散性强、抗渗性能优、耐久性好且低碳环保的壁后注浆浆液对盾构隧道工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对于一种新型浆液的出现,常由于对浆液在盾尾空隙中充填和渗透扩散机理的
闭孔泡沫铝材料实现了轻质和多功能兼容,在高速列车、载人航天和国防等高技术领域取得创新应用。铝熔体泡沫是泡沫铝制备过程中的关键中间状态,其孔结构经由凝固过程得以保存,对最终产品性能有着重大影响。铝熔体泡沫的流动会影响孔结构的发展和演变,而孔结构又反作用于铝熔体泡沫的流变性质。因此,研究熔体泡沫的流变行为和规律对于泡沫铝制备技术发展,以及孔结构调控和材料性能优化有着重大意义。为了研究泡沫铝熔体的流动特
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学者们已经通过科学的方法定量、定性的研究并验证出部分自然景观对人们身心康复的有利影响。但是,一直没有全面的、核心的关于康复景观设计的理论、准则和评估体系。本文通过对康复景观的纵向历史发展动态研究,相关理论文献的横向比较归纳总结,结合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和项目实践,对康复景观设计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和总结,并提出了现代康复景观以人为本,以生理、心理和精神三个层面为康复核心的“
随着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T/R(Transmit/Receive)组件作为相控阵雷达中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相控阵雷达的整体性能。为了适应相控阵雷达系统多功能、高集成、高性能、低成本的发展需求,CMOS和SiGe BiCMOS等硅基半导体工艺已被广泛应用于T/R组件电路设计中。因此,采用硅基工艺对T/R组件中的电路进行研究和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
发育阶段内的经历对于神经环路的形成以及维持大脑功能性的完整至关重要。在生命早期,尤其是大脑发育关键期,遭遇的一系列负性经历,会长远、持久地影响着个体的生长、发育以及成年后的健康、行为与精神状况。探究早期负性经历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及神经生物学机制,一直是神经科学和精神卫生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往的研究报道更多关注于早期负性经历对成年大脑的影响,然而人们对早期负性经历对发育关键期大脑的影响却并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