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南川区南部,大娄山脉北部,渝贵湘三省交界处,是典型的卡斯特地貌。保护区规划面积441km2,由金佛、箐坝、柏枝3山108峰组成,主峰风吹岭海拔2251m。本研究是保护区批准设立以后的首次较为全面的陆生脊椎动物调查工作的一部分,是保护区能力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更好开展保护工作的基础。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2年的野外调查,对物种进行了一一考证,结果可信度高,对于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后续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两栖动物采用路线法进行调查,共设立16条路线,通过2年野外作业并综合历史文献数据,对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的多样性进行分析,获得如下结果:1)本次调查共采集到两栖动物21种,隶属于2目8科,对采集到的每种两栖动物进行描述,测定;对该地区内采集到的两栖动物进行种群密度测定,结果表明华西雨蛙武陵亚种、中华蟾蜍指名亚种、饰纹姬蛙为该地区优势种;对采集地物种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泽陆蛙是线路中分布最广的物种;(6)号线路(庙坝村—龙塘—吊咀)发现两栖动物种类最多,有14种。2)用Cody指数和Jaccard指数对保护区内两栖动物沿海拔梯度替换速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亚中带到中带之间替换速率(7.5)>中带到亚上带(5.5)>下带到亚中带(4)>亚上带到上带(3)。3)用Pielou均匀度指数对保护区内两栖动物物种均匀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栖动物分布较均匀,且两栖动物中种的物种均匀度(1.164)>属的物种均匀度(1.038)。4)对采集地栖息地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表现为以水域型为两栖动物种类最多的生境类型,且水域型>灌丛型=草地型>农田型>洞穴型。5)对采集到的两栖动物进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测定,结果表明两栖动物中种的物种丰富度(2.770)>属(2.742)。6)对金佛山特有物种金佛拟小鲵开展了部分研究工作:通过对生境的测定,结果表明金佛拟小鲵偏好生境为:海拔:2040-2147m,距离干扰(公路、小道)≥20m,水面植被覆盖率10%-30%,周边植被覆盖度70%-90%,pH:8.22±0.24,水体温度:11.81±0.58摄氏度,溶氧量:7.65±0.15mg/L;对金佛拟小鲵皮肤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进行观察,从皮肤的呼吸作用、皮肤的保护作用和色素细胞探究了其与环境的关系。7)根据调查结果,对历史文献进行甄别分析,最终确定金佛山共有两栖动物34种(亚种),隶属于2目9科,除21种采集到标本外,其中大鲵在调查期间其他研究者有发现,另外12种本次未采集到标本;34种两栖动物中,东洋种有31种,占总数的91.2%;广布种有3种,占总数8.8%;按照栖息地类型分为:陆栖静水型(TQ)17种,占保护区内两栖动物总数50%;陆栖流水型(TR)13种,占保护区内两栖动物总数38.2%;树栖型(A)4种,占保护区内两栖动物总数11.4%。8)保护区内有国家II级保护动物1种,为大鲵;重庆市保护动物11种;中国特有动物26种;国家三有动物28种。9)对保护区内两栖动物G-F指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F指数为4.9592,G指数为2.8599,G-F指数为0.4237,保护区内科属间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同时对保护区内脊椎动物进行G-F指数计算,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鸟类(0.8684)>兽类(0.7436)>两栖类(0.4237)>爬行动物(0.0497),两栖动物G-F指数仅高于爬行动物;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重庆市的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里坡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G-F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金佛山(0.4237)>大巴山(0.2306)>五里坡(-0.0526)>阴条岭(-0.2859)。10)对金佛拟小鲵等物种保护提出以下建议:a.各个保护区主管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巡查,打击违法捕捉行为;b.对于道路建设,工程施工要严格把关,尽量减少不必要施工;c.积极开展隆肛蛙、棘腹蛙等大型两栖动物的人工养殖研究,从而更加有效的保护金佛山的两栖野生动物。d.金佛拟小鲵应该加强研究,同时在栖息地建立特别保护区,强化保护工作,确保这一特有物种的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