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的人学思考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c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应新常态”一词的提出,使得“新常态”这一概念成为大家热衷于解读的理论新词,国内许多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解读,最开始的阶段大家主要是从经济领域对这一概念进行解读,后来又有学者开始从哲学反思的这一新的哲学视角对“新常态”的概念及其蕴含的发展观进行了解读,其中包括对“新常态”概念的历史溯源的解读以及“新常态”概念的辩证意蕴等方面的深入解读与思考,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对“新常态”这一概念研究与探讨的不断深入,对其内涵的解读也在不断深刻,开始逐渐转向一种对其蕴含的全面的与人的生存与发展联系起来的社会历史发展观的解读与思考,由此并开始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角度对其概念进行解读与思考,以来弄清“新常态”所包含的人学意蕴,从而更好地解释我国当代的发展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现实意义。本文主体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新常态所具有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基础,包括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理论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人的生存与发展理论,现实基础理解为全球化背景下与当代中国人类发展呈现的新常态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第二部分,对新常态概念进行哲学内涵解读,“新”指刚有的,刚经验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对“常态”的解释有两个:一是固定的状态和形态,二是通常和本来的状态。对“新常态”这一概念,按其本意来讲,就是表明一种异于旧质的、固定的或通常和本来的状态和形态。新常态揭示的就是一种规律性的认识,对其哲学内涵解读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与价值意蕴来阐释新常态的哲学内涵。并且在这一部分还通过对人学的新常态与新常态的人学概念的区分是人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何为新常态的人学概念。首先对人学的新常态进行概念解读,这一部分主词是人学,即马克思主义人的生存与发展理论,这一部分便是确立其在唯物史观中地位与作用并且将人的生存与发展价值取向确立为唯物史观的基本价值维度,构建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核心的价值维度,改变以往把唯物史观解释为一维的社会历史科学认识,改变人们印象中唯物史观只强调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而忽视合目的性,即忽略了对人的关注。对新常态的人学进行概念解读,新常态的人学,主词是新常态,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一部分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框架下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具体为人的生存与发展理论,在历史观的层面上来解读人的生存与发展理论,深化对该理论的研究。第三部分,分析新常态下人的生存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两部分全球新常态下人的生存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中国新常态下人的生存与发展存在的问题都有哪些。第四部分,对新常态的人学思考的价值,包括理论意义与对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存在的问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私塾是中国古典教育最重要、最广泛的组织形式,长期以来,私塾占据中国教育组织形式的主流,从皇朝都城到偏远村落,都有私塾的身影。广泛分布的私塾,印证了中国两千余年的教育
在这篇论文中,我展示了休谟在情感和道德维度上关于自我的理论。这个理论表明了一种从道德心理描述向道德观点下的自我过渡的可行性。我们应该重视自我在情感结构中的地位,把它
《金花茶赋》  南疆有佳人,  深居在幽谷。  纵寻千百里,  独立群芳妒。  重  庆的六月,骄阳灼人,屋内一朵娇嫩的花儿在玻璃壶的沸水中翩跹起舞。瓣儿金黄,蕊儿金红。不一会儿,水色渐浓,由鹅黄转为浅红,继而海棠红、石榴红,又似烈焰般的晚霞。轻啜入喉,淡雅温润,回味甘甜,幽香绵长。一饮数杯,焦渴全消,回望那花儿,瓣不散,色不衰,静影沉壁,愈加娇媚。  这是记者初次在重庆上岳金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体
摩西是《希伯来圣经》叙事中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希伯来圣经》中的出埃及故事是对以色列人的整个信仰体系具有形塑意义的核心事件,而摩西就在这一事件中扮演中心的角色,不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