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乌鳢(Channa argus)为对象,研究其在空气中的呼吸代谢状况,鳃上器对空气呼吸的贡献以及在空气呼吸过程中血液参数和无氧代谢等的变化,并采用摄食、温度和力竭运动等处理以观测当氧气供需失衡加剧时乌鳢的空气呼吸代谢,开展了两个系列实验。实验一:在25℃下,测定乌鳢空气呼吸代谢率及空气呼吸过程中的红细胞数量(RBCC)、血红蛋白含量(Hb)、血氨含量(NH3-N)、肝脏乳酸含量(LDL)和白肌乳酸含量(LDWM);实验二:在25℃下,测定摄食0%、1%和3%后乌鳢的空气呼吸代谢率;测定不同温度(20、25、30℃)下乌鳢的空气呼吸代谢率;测定力竭运动后乌鳢的空气呼吸代谢率。本研究所取得的结果如下:1、对照组和剪鳃上器组气相静止代谢率(RMRAir)显著低于水相静止代谢率(RMRWater),从水相到气相分别下降了22.4%和23.5%。RMRWater和RMRAir在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剪鳃上器组的存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空气呼吸结束后,对照组的体重与处理前无显著差异。在空气中不同时间后乌鳢的RBCC、Hb、LDL与在水中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仅LDWM在1.5和12h组显著低于0h组。随空气呼吸时间延长,NH3-N呈增加趋势。2、随摄食水平增加,乌鳢空气呼吸代谢率无显著变化,在空气中,1%和3%组的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为57.6和30.3%;随温度增高,乌鳢的RMRWater和RMRAir均显著增高,而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显著缩短;乌鳢力竭运动后的水相代谢率(MRWater)峰值显著高于RMRWater,而气相代谢率(MRAir)峰值无显著增高。力竭运动后气相组的MRAir峰值显著低于水相组的MRWater峰值,但显著高于气相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的代谢率(MR)。讨论认为:1、本研究中剪鳃上器组的RMRAir与对照组的RMRAir无显著差异,表明鳃上器对乌鳢在空气中的呼吸代谢贡献不大。因此,鳃上器不是乌鳢唯一的辅助呼吸器官,可能还存在其他的辅助呼吸方式。RMRAir显著低于RMRWater,表明乌鳢在空气中代谢受到抑制。2、随空气呼吸时间延长,RBCC和Hb均无显著变化,表明从水中到空气中,乌鳢的血液载氧能力无明显增强,提示血液载氧能力对其在空气中存活的作用不大。随空气呼吸时间延长,LDL无显著变化,LDWM在1.5和12h反而降低,提示在空气中乌鳢的无氧代谢能力无明显增强。随空气呼吸时间延长,NH3-N增高,表明氨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体外,体内的氨累积可能是导致乌鳢不能在空气中长期存活的原因之一。3、乌鳢摄食后在空气中无明显的摄食代谢反应,且随摄食水平的增高,存活时间缩短,表明辅助呼吸能力仅能维持其在空气中的基本的代谢需要,无法满足摄食后的代谢需求。随温度升高,RMRAir显著增高,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缩短,表明高温下乌鳢在空气中的呼吸能力能够上调,但氧气供需失衡状况加剧。力竭运动后MRAir升高不明显,但高于气相对照组的RMRAir,表明在空气中,面临运动代谢需要增高时,乌鳢的代谢能力仍可在一定程度上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