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布朗哥特小说中的社群建构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xi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职业文人——查尔斯·布罗克登·布朗(Charles Brockden Brown)一直被定义为一个边缘式的“次级艺术家”。但随着历史主义批评的兴起,冷战影响的消退,美国共和国早期文学在文学史研究领域所占比重逐渐增大,热衷于讨论社会地位复杂性的布朗开始逐渐被许多批评家们纳入到了研究范畴之中。本文在对一部分批评意见进行一个大体综述之后,选择从跨大西洋的视角出发,以布朗所论述的理想个体与社群的建构为主要议题来展开论述。论文正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先从宏观上解释了为何要探讨英美文学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能用跨大西洋的研究方法来分析美国哥特,以及作为源本来到北美的英国哥特小说中所蕴藏的个体和社群究竟是什么。接着在第二、三、四章中主要从政治哲学的角度,以布朗的四部哥特式小说《亚瑟·默文》、《威兰》、《埃德加·亨特利》、《奥蒙德》为例,去探讨当约翰·洛克(John Locke)的理性个体不再符合美国社会需要之时,布朗是如何利用《人类理解论》中洛克阐述的有关个人主权的缺陷,将洛克模型中的某一潜在问题具体化,并在其著作中另塑造出一个个适合于新美利坚合众国的理想个体的。首先,在洛克最初的构想中,公民是与英国拥有土地的精英阶层划等号的,也就说要在传统的亲属关系等级体系中去讨论个体的“理性”。但是在美国建国初期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已经跨越了上述的这种社会分层体系,并且对现代个体和政治权威的理解都发生了改变,所以这种模式的局限性开始变得愈发明显。意识到这一问题的查尔斯·布朗,便在《亚瑟·默文,或1793年回忆录》中先是通过黄热病的流言诱发出人们不同的情感反应,说明了以“同情”为纽带的家庭形式的脆弱性。接着安排无视个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界限的默文,如同瘟疫一样四处流窜,带着一种攻击性不断闯入封闭性的空间,去获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信息。最后,通过默文在费城上流社会里的功成名就,充分明确了这种开放性与流动性特点在城市空间中的适用性。布朗理想个体的特性不仅限于此,除却城市,他还将“荒野”看作是属于美国本土的哥特式空间,有意地借助美国十七世纪以来便开始出现的,以荒野为背景的“俘虏叙事”中的被俘虏的“女儿”这一意象,对此展开了进一步讨论。不同于无处可归的被玷污的“女儿”,《威兰》中的女主角克拉拉纵使接受了陌生信息,并将其同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布朗仍未剥夺她建构家庭的资格,反而鼓励了她的这种行为。在《埃德加·亨特利》中这种倾向则更为明显,亨特利最后已经声称自己仿佛与印第安人有了“血缘关系”。借此我们可以归纳出布朗理想个体的第三个特点——有“本土化”(go native)即容纳和消化异质文化的能力。但这种“本土化”并不是没有代价的,由此产生的“排异反应”也在诸多人物上都有所体现。默文将对异质文化的包容添加进契约婚姻之中,接受了阿克萨的隐秘历史,却因此产生了“精神混乱”,《奥蒙德》中的康斯坦蒂亚甚至杀死了代表着异质文化的奥蒙德。当个体拒绝用婚姻契约来缓和封闭的情感社群和开放性“荒野”社群之间的对立,但是对异质文化的包容又同时已经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之时,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受“俘虏叙事”中部落式社群的启发,布朗提出了一种基于“联系”的社群模型。在此种模式中,个体本身不再是社群构建过程中的重点,以《埃德加·亨特利》中的罗瑞莫双胞胎为例,个体和个体之间联系的稳固与否才是构建理想社群的关键因素。至此,静止的、封闭的情感社群被由流动性“线条”编制而成的社群所替代,这种“块茎”原则下的社群模型与开放性的、流动性的、有“本土化”能力的个体完美契合了起来。在与他人的交汇和冲突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重组的个体成就了这种能够对异质文化的不断融合的社群,这种网络状的社群同样也得以让世界各地的外来移民都能在美国找到一席之地。因此,本文虽采用了以单一作家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方法,但面对十八世纪末共和国复杂抽象的早期历史,布朗的作品可以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力视角,去思考当时的知识分子们是怎样努力去构想一种新的社群模式,来赋予那些不过“把自己看作是宾夕法尼亚人或者弗吉尼亚人,而不是美国人”的民众一种新的身份基础,进而把这些移民者团结了起来,去解决在一片新的沃土重新创造一个家园的文化问题。
其他文献
对氯硝基苯(p-CNB)作为常见的工业化学品合成的中间体,是一种典型的有毒有害卤代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近年来,由于含有对氯硝基苯工业废水的不合理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引起了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多采用氧化法对p-CNB进行处理,然而由于该化合物苯环上的硝基以及卤素都是吸电子基团,氧化法去除p-CNB的效率不高且经济性差。不妨采用还原法,应用还原法处理对氯硝基苯的研究大多应用铁基材料。考虑到金
课堂管理对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但相关专门的研究还很少,无法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本研究基于小学英语课程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高年级处于对英语二级水平学习关键阶段的事实,以S市两所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管理为观测点,探究在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下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管理会产生什么样的课堂管理问题,以及两者之间的影响。本文第一部分呈现的是对核心概念及主要理论的阐述,主要是对课堂管理、小学英语
本论文以高强韧中锰TRIP钢和Q&P钢为研究对象,结合SEM、白光干涉仪、(小角度)XRD以及EBSD等多种分析表征手段,开展不同载荷工况下的摩擦磨损实验研究,探讨不同微观组织特征的磨损机理及磨损性能,揭示亚表层微观组织演变机理,阐述TRIP效应对磨损性能的影响;并结合热处理工艺,开展Q&P钢微观组织调控,探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微观组织与磨损性能的相关性,得出以下结论:(1)中锰T
职业教育是向市场输送一线劳动者、应用型综合人才的主要动力。但目前,中职教育存在着教育成果与社会发展需要不匹配,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中职学校教师是提供教学专业化职能与行业专门化技能的中坚力量,提高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质量是促进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教学活动效果的关键因素。但同时,国内关于“中职日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相关研究不够全面,供中职日语教师
“移动互联网+教育”快速发展,在线学习资源规模呈指数型爆炸扩张。过度的自由选择让学习者苦不堪言,现有学习平台数量多、课程丰富,缺乏对在线学习资源进行统一整合,以向学习者推荐具有层次性、连贯性和系统性的优质课程资源。因此,将深度学习和个性化推荐技术应用到在线学习资源推荐系统中,以帮助学习者从海量学习资源中找到他们最可能需要的课程资源并进行个性化推荐刻不容缓。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两个基于深度学习的推荐算
目的:近几年来中国正积极建设胸痛中心,并取得巨大成就,而基于胸痛中心而构建的区域协同快速救治体系也随之得以逐步发展和优化。已有研究表明区域协同快速救治体系提高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救治效率,而其是否改善患者预后尚无一致结论。本研究是一个多中心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区域协同快速救治体系对AMI患者的再灌注时间、院内救治效果和出院后6个月预后的影响。
第一部分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目的:1.建立合适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模型;2.观察并验证神经元在SCI后的形态变化及凋亡情况。研究方法:1.将雄性SD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迅猛,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6.67万所,入园幼儿1863.91万人,幼儿毛入园率81.7%,其中专任教师258.14万人。[36]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幼有所育”,民办幼儿园是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幼有所育”促进民生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民办园的发展依靠一支结构稳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骨干教师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必不可少,但目前我国民办幼儿园教师
宣德弃守安南之后,在处理两国关系时又回到了明太祖不征之策的轨道上。成化、弘治时期,安南向周边国家进攻,邻国的安全受到了威胁,造成了东南亚地区局势不稳。安南又侵占明朝边境的土地,但明朝始终遵守着“不征之国”的祖训,并未发生战争。嘉靖时期,安南发生了莫登庸之乱,又给两国关系带来了巨大的考验。正德末期,佛朗机国占领满剌加,并假冒使者入贡,阻断了东南亚国家的贡路,威胁明朝沿海地区。嘉靖二年日本进贡时,发生
本文以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为文本资源,以“自我持存”思想研究为问题意识,以深挖《启蒙辩证法》中自我持存思想的独特表达为研究内容,以揭示其展现了怎样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为价值旨归,进一步体现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真理力量。西方近代哲学家霍布斯首先提出“自我持存”概念。在国家政治与个人权利的纠结中使用。斯宾诺莎将“自我持存”作为其“德性首要的基础”,努力体现自我持存的本体论意蕴。在霍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