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制造业是研发创新的培育基地,研发资金不足是制约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有效解决企业研发融资问题尤为重要。通过研究企业不同的融资方式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为企业改善融资途径,促进研发创新提供一些参考。结合融资、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等理论及中小板制造业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特征和研发投入现状,从信息不对称效应、代理成本效应、激励效应和信号传递效应四个方面分析了融资方式通过融资成本作用于研发投入的影响机制,得到企业进行研发投入的融资路径选择并借此提出了研究假设,内部融资因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低有利于研发投入,政府补助在激励效应下发挥促进作用,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机制较为复杂,在目前资本市场发展中股权融资具有推动作用,债权融资具有抑制影响。选择在中小板上市的520家制造业企业2013年到2017年的数据为原始样本,将研发投入强度作为被解释变量,按照资金来源将融资方式分为内部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政府补助,将其作为解释变量,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论如下:对于中小板制造业企业,政府补助对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内部融资,之后是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对研发投入具有抑制影响。在各融资方式中,内部融资对研发投入有促进作用,但其波动性不利于研发投入,外部融资对内部资金的波动具有轻微平滑作用;股权融资具有股权激励效应,将高管持股比例作为中介变量,发现“股权融资→高管持股比例→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存在,但不如“股权融资→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显著;债权融资与研发投入为线性负相关,且短期债务相较长期债务对研发投入的抑制程度更高。在不同分组中,国有企业债权融资对研发投入的抑制程度高于民营,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对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高于国有,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更依赖于内部现金流,融资约束程度低的企业债权融资的抑制程度更明显。所以企业在为研发项目筹资时可以多采用内部融资和股权融资、积极申请政府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