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疲劳作为机体的一个主观感受症状,是机体体力或精力减弱或丧失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及病理现象的体现。因此,疲劳既可以见于健康人,也可以作为一个症状,见于诸多躯体性和精神心理性疾病。20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研究发现,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人体还存在着一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即亚健康状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竞争压力的加大及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变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疲劳是亚健康状态的常见表现之一。总体来说,人体的整个生命过程就是健康、亚健康与疾病三种状态的相互转化,不论哪种状态都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疲劳。因此,疲劳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或症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亚健康状态的疲劳。但不同人群的疲劳发生率到底有多高,其疲劳特点如何,目前我国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和相应的数据报道。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本特点的中医学,对于疲劳的干预,尤其是机理尚不明确的亚健康状态的疲劳,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对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疲劳状态的调查,分析健康、亚健康及不同疾病人群中疲劳状态,探讨疲劳特点与常规体检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探讨疲劳的发生率、疲劳的类型特点及其可能的发生机理,以及未来的中医药干预研究提供依据。研究一健康体检人群疲劳症状的发生率目的:通过对健康体检人群疲劳状态的调查,分析健康、亚健康及疾病人群的疲劳症状发生率。方法:通过现场调查的方法,运用国际上通用的疲劳量表(FS-14),对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来北京小汤山医院体检中心体检并自愿接受调查的健康体检人群进行疲劳状况调查,并依本研究拟定疲劳症状判断标准(FS>3)、健康体检人群所属状态判定标准(见附录1)、流程及体检中心的体检报告,将体检人群分为健康、亚健康及疾病三大类,分析疲劳在各类人群中的发生情况;运用Ep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所调查人群的疲劳及相关体检数据;运用SPSS17.0进行各种描述性分析。结果:1.健康体检人群的一般情况及健康状态分布1.12823例健康体检人群的健康状态情况符合调查人群纳入标准者共2823例,年龄范围为19~60岁,平均年龄为39.84±9.51岁;其中男性1398人(49.5%),平均年龄40.23±9.72岁,女性1425例(50.5%),平均年龄39.92±9.80岁。2823例人群中,属于健康人群者204例(7.23%),其中标准健康人群13例(0.46%),准健康人群为191例(6.77%);属于亚健康人群者1053例(37.30%),其中症状性亚健康人群为324例(11.48%),指标性亚健康人群为52例(1.84%),症状-指标性亚健康人群为677例(23.98%);属于疾病人群者1566例(55.47%),其中出现频率排在前十位者为高血压、慢性咽炎、脂肪肝(中度以上)、乳腺增生(中度以上)、高血脂、子宫肌瘤、糖尿病、过敏性鼻炎、甲状腺结节、颈椎病。2.不同健康状态体检人群的疲劳发生率2.1健康人群的疲劳发生情况204例健康人群(包括标准健康和准健康人群)中,有167例存在有疲劳的情况,其疲劳发生率为81.86%2.2亚健康人群的疲劳发生情况1053例亚健康人群(包括症状性亚健康、指标性亚健康、症状-指标性亚健康)中,有881例存在有疲劳的情况,其疲劳发生率为83.67%;其中症状亚健康疲劳发生率为89.50%,症状-指标性亚健康疲劳发生率为87.30%。2.3疾病人群的疲劳发生情况1566例疾病人群中(包括患有不同疾病的所有人群)中,有1448例存在有疲劳的情况,其疲劳发生率为92.46%。排在前10位的疾病患者出现疲劳的例数及发生率依次为,高血压480例(93.00%)、脂肪肝277例(92.00%)、慢性咽炎272例(89.77%)、高血脂262例(92.58%)、乳腺增生353例(92.88%)、子宫肌瘤150例(88.34%)、糖尿病148例(91.92%)、过敏性鼻炎100例(90.91%)、甲状腺结节89例(89.90%)、颈椎病75例(96.15%),其中以有颈椎病的患者的疲劳发生率为最高,各疾病之间的疲劳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根据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初步得出:不同健康状态的体检人群,均有疲劳症状的发生,其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疾病、亚健康及健康人群,反映了疲劳发生的广泛性。研究二不同健康体检人群的疲劳特点研究目的:评价健康、亚健康、疾病三类人群的疲劳类型、程度及特征方法:通过现场调查的方法,运用国际上通用的疲劳量表(FS-14)及课题组自行研制的疲劳自评量表(FSAS),对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来北京小汤山医院体检中心体检,并自愿接受调查的健康体检人群进行疲劳状况的调查;依据本研究拟定的健康体检人群所属状态判定标准(见附录1),将体检人群分为健康、亚健康及疾病三大类,分析、比较各类人群的疲劳发生类型、程度及特点;运用Ep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所调查人群的疲劳及相关体检数据;运用SPSS17.0进行各种分析。结果:本研究所分析的对象是从“研究一”的体检人群中选取的具有疲劳(FS总分≥3分)的2496例人群,其中男性1284例(51.44%),平均年龄为40.40±9.70,女性1212例(48.56%),平均年龄为39.67±9.46;属于健康状态者167例(6.69%)全部为准健康者)属于亚健康状态者881例(35.30%),其中症状性亚健康者为290例(11.62%),症状-指标性亚健康人群为591例(23.68%);属于疾病人群者1448例(58.01%)1基于疲劳量表(FS-14)疲劳特点的研究健康、亚健康、疾病三组人群的疲劳总分、躯体疲劳分值及精神疲劳分值分别为4.86±1.96、2.57±1.65、2.28±1.39;5.88±3.13、3.53±2.25、2.35±1.71;5.52±2.78、3.35±2.11、2.17±1.59。其中以疾病人群的躯体疲劳分值及疲劳总分为最高,三者之间的比较1.1健康人群(准健康人群)的疲劳特点167例准健康人群中,男、女两性的躯体、脑力及及总体疲劳分值分别为2.60±1.63VS2.55±1.68、2.23±1.46VS2.34±1.30、4.83±1.94VS4.89±1.99,女性高于男性,但无统计学差异;从不同年龄段的疲劳分值看,以41-50岁年龄段者躯体、脑力及总体疲劳的分值为最高,以51-60岁年龄段的躯体及总体疲劳分值为最低,以31-40年龄段者的岁脑力疲劳分值为最低,不同年龄段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疲劳量表的条目分布看,脑力疲劳中以“你感觉到记忆力下降了吗?”出现的频率为最高(60.37%),躯体疲劳中以“你觉得需要多休息吗?”出现的频率为最高(47.56%)。1.2亚健康人群的疲劳特点881例亚健康人群中(包括症状亚健康和症状-指标亚健康人群),躯体疲劳和总体疲劳的分值以41-50岁年龄段为最高,以51-60岁年龄段为最低;脑力疲劳的分值以21-30岁年龄段为最高,41-50岁年龄段为最低;从量表的条目分布来看,在症状性亚健康人群中,以“你觉得需要多休息吗?”出现的频率为最高(73.10%);在症状-指标性亚健康人群中以“你有被疲劳困扰的情况吗?”出现的频率为最高(53.64%)症状亚健康人群的躯体、脑力及总体疲劳的分值均高于症状-指标性亚健康人群,疲劳分值分别为4.37±2.14VS3.14±2.14、2.60±1.86VS2.20±1.61、6.94±3.22VS5.34±2.88,并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1.3疾病人群的疲劳特点1448例疾病人群中,男、女两性的躯体及总体疲劳的分值分别为3.31±2.10VS3.39±2.12、5.49±2.81VS5.55±2.76,女性均高于男性,但无统计学差异;躯体疲劳和总体疲劳的分值以31~40岁年龄段为最高,以51~60岁年龄段为最低;脑力疲劳的分值以21~30岁年龄段为最高,以41~50岁年龄段为最低;从量表条目的分布来看,以“你觉得需要多休息吗?”出现的频率为最高57.2%。1.4常见疾病的疲劳特点出现频率排在前10位的疾病中,根据其疲劳分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如下:①躯体疲劳:颈椎病(3.79±2.43)、高血脂(3.45±2.16)、甲状腺结节(3.43±1.88)、乳腺增生(3.41±2.17)、糖尿病(3.39±2.25)、过敏性鼻炎(3.38±2.11)、高血压(3.30±2.07)、子宫肌瘤(3.27±2.04)、脂肪肝(3.23±2.11)、慢性咽炎(3.21±2.12)。②精神疲劳:糖尿病(2.31±1.67)、颈椎病(2.31±1.75)、慢性咽炎(2.28±1.62)乳腺增生(2.23±1.70)、过敏性鼻炎(2.19±1.67)、子宫肌瘤(2.18±1.66)、高血压(2.14±1.56)、甲状腺结节(2.13±1.72)、高血脂(2.11±1.57)、脂肪肝(2.11±1.53)。③总体疲劳:颈椎病(6.09±3.22)、糖尿病(5.70±3.20)、乳腺增生(5.64±2.81)高血脂(5.56±2.81)、甲状腺结节(5.56±2.85)、过敏性鼻炎(5.55±3.02)、慢性咽炎(5.49±2.83)、子宫肌瘤(5.47±2.80)、高血压(5.44±2.76)、脂肪肝(5.33±2.70)。具体条目的分布,高血压、脂肪肝、慢性咽炎、高血脂、糖尿病、过敏性鼻炎、甲状腺结节、颈椎病患者均以“你觉得需要多休息吗?”出现的频率为最高,精神疲劳类型均以“你感觉到记忆力下降了吗?”出现的频率为最高。对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的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①体检时血压异常的高血压患者的3个疲劳分值均高于血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②体检时血糖水平异常的糖尿病患者3个疲劳分值均高于血糖水平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其中躯体疲劳分值在两者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重度脂肪肝患者的脑力及总体疲劳分值均高于中度脂肪肝患者;④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及高血脂患者的躯体、脑力及总体疲劳的分值均高于单纯的高血压患者,其中脑力疲劳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⑤比较单纯出现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三组人群的疲劳分值,躯体疲劳分值以高血脂患者为最高,脑力疲劳及总体疲劳分值以糖尿病患者为最高。2基于疲劳自评量表(FSAS)疲劳特点的研究健康(准健康)、亚健康、疾病三组人群的“躯体疲劳”因子的分值分别为27.67±22.21、30.81±23.31、33.86±23.62;“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因子分值分别29.79±27.21、26.08±26.35、28.51±27.13,两个因子的分值在三组人群中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1健康人群(准健康人群)疲劳特点两性疲劳特点分值女性躯体疲劳高于男性,精神疲劳、疲劳后果、疲劳程度总分、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疲劳的情境性5个因子分值男性均高于女性。(1)疲劳的类型及程度167例中,准健康人群疲劳类型分值一样,疲劳程度以轻度为主,躯体疲劳为56.71%,精神疲劳程为64.02%,疲劳后果为63.41%。(2)疲劳的特征准健康人群在休息/睡眠无法缓解疲劳的反应中,有29.07%的人经过休息或者睡眠后,疲劳可以得到缓解;疲劳情境性中,仅有0.37%的人不明显。2.2亚健康人群疲劳特点881例亚健康人群中,男、女两性以躯体疲劳为主要类型,分值为30.47±23.26、31.16±23.38女性高于男性,但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年龄段之间,31~40岁的躯体疲劳、精神疲劳、疲劳后果分值最高,41-50岁的精神疲劳、疲劳程度分值最高,51~60岁的疲劳的情境性分值最高,不同年龄段之间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1)疲劳的类型及程度症状性亚健康及症状-指标亚健康疲劳类型均属于躯体疲劳类型,分值为31.37±23.87、30.36±23.74,并且有统计学差异,症状性亚健康躯体疲劳最明显。(2)疲劳的特征症状-指标性亚健康在休息/睡眠无法缓解疲劳的反应中高于症状亚健康,有36.58%的人认为明显;仅有31.09%的人能够缓解疲劳症状的表现;在疲劳情境性分析发现,程度以比较明显为主,其中症状亚健康为40.85%高于症状-指标亚健康40.64%。2.3疾病人群疲劳特点1448例疾病人群中,男、女两性以躯体疲劳为主要类型,分值为33.64±32.19、33.67±32.25;女性高于男性,但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年龄段之间,31-50岁之间疲劳类型、程度及特征分值最高,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1)疲劳的类型及程度疾病人群属于躯体疲劳,分值为33.86±23.62,程度以中度为主,躯体疲劳中度占61.17%,精神疲劳中度占68.42%,疲劳后果中度占68.79%,总体疲劳中度占71.15%(2)疲劳的特征疾病人群中仅有29.07%的人认为,休息/睡眠可以缓解疲劳症状;疲劳情境性仅有0.37%的人认为不明显2.4常见疾病人群的疲劳特点本次调查出现最为长见的10种疾病分别为高血压、乳腺增生、脂肪肝、慢性咽炎、高血脂、子宫肌瘤、糖尿病、过敏性鼻炎、甲状腺结节、颈椎病。①躯体疲劳分值由高至低为,颈椎病>甲状腺结节>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高血脂>高血压>乳腺增生>脂肪肝>子宫肌瘤>糖尿病②精神疲劳分值,由高至低为,高血脂>过敏性鼻炎>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脂肪肝>颈椎病>高血压>慢性咽炎>糖尿病>子宫肌瘤③休息/睡眠反应由高至低为,颈椎病>脂肪肝>糖尿病>高血脂>慢性咽炎>高血压>甲状腺结节>过敏性鼻炎>子宫肌瘤>乳腺增生④疲劳情境性由高至低为,颈椎病>高血脂>慢性咽炎>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敏性鼻炎>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甲状腺结节⑤高血压血压异常患者,疲劳后果及疲劳程度总分均高于血压正常者,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血糖异常患者,在疲劳情境性的分值为56.92±25.11,高于正常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基于疲劳量表(FS-14)的疲劳特点研究1.1健康(准健康)人群疲劳特点:41-50岁年龄段的人容易出现疲劳困扰、需要多休息、记忆力下降等的表现,而年龄越大躯体及总体疲劳会有所下降。1.2亚健康人群疲劳特点:男性躯体疲劳要比女性明显,容易出现需要多休息并且被疲劳困扰的不适表现,尤其是症状性亚健康人群会比症状-指标性亚健康人群容易出现不适症状表现,导致疲劳感加重。1.3疾病人群疲劳特点:女性比男性的疲劳特点更为明显,尤其在31-40岁的时候,容易出现需要多休息的躯体疲劳表现。1.4常见疾病疲劳特点:颈椎病及体检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异常时出现疲劳困扰、需要多休息、精力不够、肌肉力量减小等躯体疲劳表现最明显,当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及高血脂多种疾病时,疲劳症状均会加重,而单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三种疾病又以高血脂疲劳症状更为明显;重度脂肪肝患者,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头脑不清晰、记忆力下降等,脑力疲劳的表现明显。2基于疲劳自评量表(FSAS)疲劳特点的研究2.1健康、亚健康、疾病人群的疲劳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值的比较健康体检人群的疲劳量表(FSAS)疲劳特点显示,①躯体疲劳分值由高至低分别为疾病>亚健康>准健康,说明四肢酸软疲乏无力、体力不支、自觉身体虚弱的表现疾病人群最明显,其次是亚健康及准健康。②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分值由高至低依次为疾病>健康>亚健康,所以疾病人群由于有自身疾病存在,而导致疲劳症状的出现无法通过休息/睡眠得到缓解,由此可知疲劳症状与休息/睡眠无关,而是与疾病本身有关。2.2三组人群疲劳自评量表的疲劳特点2.2.1准健康人群疲劳类型、程度及特征准健康人群以躯体疲劳为主,程度均为轻度,容易出现四肢酸软、疲乏无力、头脑反应迟钝、情绪低落、对事情感到厌烦不想再做下去、学习效率减低等的表现的表现;并且在情绪低落、嘈杂及闷热环境、精神紧张或负面情绪等的影响而容易使疲劳症状加重。2.2.2亚健康人群疲劳类型、程度及特征症状性亚健康组比症状-指标亚健康组容易出现,四肢酸软、疲乏无力、身体虚弱的感觉明显、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反应迟缓等现象;导致出现情绪低落、对事情感到厌烦不想再做下去、学习效率减低等的疲劳后果表现;而症状-指标性亚健康组认为休息或者睡眠后,疲劳无法缓解明显;因为情绪低落、嘈杂及闷热环境、精神紧张等,外环境的变化及负面情绪容易加重症状。2.2.3疾病人群疲劳类型、程度及特征疾病人群以躯体疲劳为主,有一半时间会出现四肢酸软疲乏无力、四肢肌肉无力的表现,并且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的疲劳后果表现;疾病人群疲劳具有明显的情境特异性,由于疾病造成躯体及精神的压力影响,所以大部分人认为从事愉快的事情可以减轻疲劳症状,并且有一半人认为情绪低落或急躁时感到疲劳加重。2.2.4常见疾病疲劳类型、程度及特征颈椎病患者容易出现四肢酸软、疲乏无力、四肢肌肉无力,经过休息/睡眠後仍然无法缓解疲劳症状,并且情绪低落或急躁时感到疲劳加重;高血脂患者容易出现忘事、头脑反应迟钝、学习效率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异常时,可能会加重情绪低落、对事情感到厌烦不想再做下去、学习效率减低等的表现;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异常时,可能更容易因为情绪低落、嘈杂及闷热环境、精神紧张等,外环境的变化及负面情绪更加敏感导致疲劳感加重;当高血压合并了糖尿病及高血脂时,出现休息/睡眠无法缓解疲劳症状,并且在情绪低落、嘈杂及闷热环境、精神紧张等,外环境的变化及负面情绪的影响造成疲劳症状进一步的加重。研究三不同健康体检人群疲劳发生及症状特点与四季相关性分析目的:探讨不同健康体检人群在不同季节的疲劳症状发生率及疲劳的类型、程度和特点。方法:依据《二十四节气解》,以一年中四季开始的节气“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划分标准(3.21-6.21为春季,6.22-9.22为夏季,9.23-12.21为秋季,12.22-3.20为冬季),对北京小汤山健康体检中心调查的2823例健康体检人群划归于四季,分析比较在不同季节的调查人群疲劳发生率及特点的差异,探讨疲劳与季节的关系;运用SPSS17.0进行各种描述性分析。结果:1四季中2823例健康体检人群的一般情况年龄范围为19~60岁,春季平均年龄40.61±9.55岁,共770例,其中男性406人(29.04%)女性364人(25.54%);夏季平均年龄38.19±8.90岁,共575例,其中男性296人(21.17%)、女性279人(19.58%);秋季平均年龄40.04±9.739岁,共1185例,其中男性553人(39.56%)、女性632人(44.35%);冬季平均年龄40.20±9.28岁,共293例,其中男性143人(10.23%)女性150入(10.53%)春季年龄最大,夏季年龄最小。2健康体检人群的疲劳发生在四季中的分布2.1不同健康状态在四季疲劳的发生情况健康人群在冬季疲劳发生情况最高为90.91%,亚健康人群在夏季疲劳发生情况最高为89.57%,疾病人群冬季最高占92.99%,其中亚健康、疾病人群两组组均为春季疲劳发生情况最低,两组在不同季节中疲劳发生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2四季中疲劳量表FS-14的疲劳特点情况2.2.1三组人群的疲劳特点①健康人群躯体疲劳分值均高于脑力疲劳,在秋季分值最高。②亚健康人群躯体、脑力及总体疲劳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③疾病人群在不同季节中躯体疲劳在夏季最高、脑力疲劳及总体疲劳秋季最高,四季躯体疲劳高于脑力疲劳,疲劳特点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2.2常见疾病人群的不同季节疲劳特点①高血压患者在不同季节疲劳分值发现,躯体疲劳在春季时最高冬季最低,脑力疲劳冬季最高春季最低,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②乳腺增生、高血脂、糖尿病、颈椎病患者在不同季节疲劳分值发现,躯体疲劳在夏季时最高冬季最低,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③过敏性鼻炎患者在不同季节疲劳分值发现,脑力疲劳在秋季时最高,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3基于疲劳自评量表(FSAS)的不同季节疲劳特点情况2.3.1各组人群在四季中疲劳类型及程度:①躯体疲劳:健康及亚健康人群躯体疲劳因子分值在秋季最高;健康人群夏季分值最低,亚健康人群冬季分值最低;两组人群四季中劳类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躯体疲劳程度比较发现,健康及亚健康躯体疲劳为轻度在秋季时最高,疾病人群躯体疲劳为中度在秋季时最高,三组人群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②精神疲劳:健康、亚健康人群精神疲劳因子分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秋季最高,两组人群精神疲劳程度以轻度为主。③疲劳后果:健康、亚健康人群疲劳后果因子分值有统计学意义(P<0晒.05),均为秋季最高,在疲劳后果程度中以轻度为主,而疾病与亚健康人群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疲劳程度总分:健康、亚健康人群疲劳程度总分因子分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秋季最高,在疲劳程度中健康及亚健康人群以轻度为主,疾病人群以中度为主。2.3.2各组人群在四季中的疲劳特征:①疲劳对休息/睡眠的反应:健康、亚健康人群疲劳对休息/睡眠的反应因子分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秋季最高。②疲劳情境性:健康、疾病、亚健康人群疲劳情境性的因子分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群在冬季最高,疾病、亚健康人群在秋季最高。2.3.3常见疾病的疲劳症状在四季发生情况:①高血压患者在不同季节疲劳分值发现,疲劳类型属于躯体疲劳,在秋季时最高,疲劳后果、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疲劳的情境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慢性咽炎患者在不同季节疲劳分值发现,疲劳类型属于躯体疲劳,在秋季时最高,躯体疲劳、精神疲劳、疲劳后果、疲劳程度总分、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乳腺增生患者在不同季节疲劳分值发现,春秋两季躯体疲劳明显,夏冬两季精神疲劳明显,疲劳的情境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高血脂患者在不同季节疲劳分值发现,仅疲劳的情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糖尿病患者在不同季节疲劳分值发现,疲劳类型以精神疲劳为主,疲劳后果、疲劳程度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⑥过敏性鼻炎患者在不同季节疲劳分值发现,春冬两季以躯体疲劳为主,夏秋两季以精神疲劳为主,疲劳的情境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健康体检人群的疲劳发生在四季中的分布亚健康人群在夏季时好发疲劳症状最为明显,疾病人群在冬季时疲劳症状最为明显;女性春夏两季疲劳症状最为明显,在41-60岁年龄段的人在春季时疲劳症状最为突出到秋季时疲劳症状会有所缓解。2四季中疲劳量表FS-14的疲劳特点情况2.1三组人群的疲劳特点:①健康人群出现疲劳困扰、需要多休息感到力不从心、精力不够及总体疲劳随着季节变化逐渐增高,在冬季会有所缓解。②亚健康人群疲劳症状会随着季节而缓解,在秋季时疲劳症状最轻,其中症状亚健康人群在夏季出现疲劳困扰、需要多休息感到力不从心、精力不够等躯体、疲劳总体疲劳的表现均比症状-亚健康人群要明显。③疾病人群在夏季时出现疲劳困扰、需要多休息感到力不从心、精力不够等躯体疲劳表现最明显;在秋季时注意力无法集中、头脑不清晰、记忆力下降等总体疲劳最明显。2.2常见疾病人群的不同季节疲劳特点:①高血压患者出现疲劳困扰、需要多休息感到力不从心、精力不够等表现,在春季时最为明显;而在冬季时感到注意力困难、记忆力下降,对习惯做的事情失去兴趣等表现最为明显。②乳腺增生、高血脂、糖尿病、颈椎病患者容易在夏季时出现疲劳困扰、需要多休息感到力不从心、精力不够等表现③过敏性鼻炎患者容易在秋季出现注意力困难、头脑不清晰、记忆力下降、对习惯做的事情失去兴趣等表现最为明显。3基于疲劳自评量表(FSAS)的不同季节疲劳特点情况3.1各组人群在四季中疲劳类型及程度:①躯体疲劳:三组人群在秋季时四肢酸软乏力、体力不支、身体虚弱等表现程度最重,在冬季时疲劳症状最轻。②精神疲劳:健康、亚健康人群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忘事等症状,在夏季至秋季精神疲劳有增高趋势,秋季至冬季精神疲劳有下降趋势,而疾病人群从夏季至冬季时有增长的趋势。③疲劳后果:健康及亚健康人群在夏季至秋季,出现情绪低落、对事情感到厌烦不想再做下去、学习效率减低等的表现有增高趋势,秋季至冬季疲劳后果有下降趋势,疾病人群从春季至夏季出现下降趋势,而从夏季至冬季出现增长的趋势。④疲劳程度总分:健康及亚健康人群在夏季至秋季疲劳程度逐渐加重,秋季至冬季疲劳程度逐渐减轻,而疾病人群只有在夏季时疲劳程度最轻。3.2各组人群在四季中的疲劳特征:①疲劳对休息/睡眠的反应:健康及亚健康人群在夏季时,睡眠或休息后对疲劳缓解程度缓解不明显,而疾病人群可能是因为自身疾病原因,一年四季中睡眠或休息后对疲劳缓解程度趋势并不明显。②疲劳情境性:健康人群在冬季时对嘈杂的环境、紧张情绪、从事愉快的事情疲劳症状可以缓解等表现最为明显,从夏季至冬季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疾病及亚健康人群均在秋季时,因为不同环境或情绪导致疲劳症状加重的表现最明显。3.3常见疾病的疲劳症状在四季发生情况:①高血压患者在秋季时出现情绪低落、对事情感到厌烦不想再做下去、学习效率减低、经过睡眠或休息后对疲劳缓解程度缓解不明显,并且容易因为周边环境及负面情绪加重疲劳症状;②慢性咽炎患者在秋季时,出现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反应迟缓、睡眠或休息后对疲劳缓解程度缓解不明显等现象最为明显。③乳腺增生患者在春秋两季感觉躯体疲乏无力较为明显。在夏冬两季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反应迟缓等现象表现比较明显,并且对于嘈杂闷热环境、紧张情绪等负面情绪加重疲劳症状更为明显。④高血脂患者在春、夏、秋季节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反应迟缓等精神疲劳现象表现比较明显,在冬季时容易出现疲乏无力等的躯体疲劳表现明显,在秋季时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对事情感到厌烦不想再做下去、学习效率减低、睡眠或休息后对疲劳缓解程度无法缓解等的表现明显。⑤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反应迟缓等精神疲劳现象表现比较明显,在秋季时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对事情感到厌烦不想再做下去、学习效率减低等的表现明显。⑥过敏性鼻炎患者在秋季时对于嘈杂闷热环境、紧张情绪等负面情绪加重疲劳症状更为明显。研究四不同健康体检人群疲劳状态与体检指标相关性的探索目的:探讨健康、亚健康、疾病三类健康体检人群的疲劳状态与体检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疲劳量表(FS-14)测评结果,疲劳总分值≥3且具有疲劳症状的体检人群,采用疲劳自评量表(FSAS)对2496例不同健康体检人群的疲劳类型、程度和特征分值与体检指标进行相关分析,探讨疲劳与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运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12496例健康体检人群疲劳类型及特征与体检指标回归分析1.1疲劳类型、程度:经回归分析发现,躯体疲劳、精神疲劳、疲劳后果、疲劳程度因子分值与部分体检指标关系密切,其中①躯体疲劳反应出“淋巴细胞”,回归系数为0.144呈现正相关。②精神疲劳反应出“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回归系数为-0.072和-0.064,两者回归系数为呈现负相关。③疲劳后果反应出“血小板压积”,回归系数为14.51,并且呈现正相关。④疲劳程度反应出“血小板压积”,回归系数为14.559,并且呈现正相关。1.2疲劳特征:经回归分析发现,①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因子分值与“谷丙酶”体检指标关系密切,回归系数为0.114呈现正相关。②疲劳的情境性与“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和谷丙酶”体检指标关系密切,其中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回归系数为-0.529为负相关,血小板计数、谷丙酶回归系数为0.024及0.091呈正相关。2不同健康状态的疲劳特点与体检指标回归分析2.1准健康人群疲劳类型、程度及特征与体检指标回归分析2.1.1疲劳类型、程度:准健康人群①躯体疲劳与“低压、体重和总胆固醇”体检指标关系密切,其中体重回归系数为-0.642呈负相关,低压、总胆固醇回归系数为1.102和5.246呈正相关。②疲劳后果与“血糖”体检指标关系密切,回归系数为6.28呈正相关。③疲劳程度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体检指标关系密切,回归系数为2.423呈正相关。2.1.2疲劳特征:经回归分析发现,准健康人群①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与“嗜碱性粒细胞数量”体检指标关系密切,回归系数为39.177呈正相关。②疲劳的情境性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体检指标关系密切,回归系数为-10.781呈负相关。2.2症状亚健康人群疲劳类型、程度及特征与体检指标回归分析症状亚健康人群在躯体疲劳、精神疲劳、疲劳程度分值筛选出与体检指标关系密切的指标,其中①躯体疲劳与“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体检指标关系密切,回归系数为-0.38呈负相关。②精神疲劳与“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体检指标关系密切,回归系数为-0.245及-0.242两者均呈负相关。③疲劳程度与“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回归系数为-1.214呈负相关;而疲劳后果、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疲劳的情境性未筛检到关系密切的体检指标。2.3症状-指标亚健康人群疲劳类型、程度及特征与体检指标回归分析症状-指标亚健康人群在精神疲劳、疲劳后果、劳疲劳程度总分、疲劳的情境性分值筛选出与体检指标关系密切的指标,其中①精神疲劳与“尿素氮”体检指标关系密切,回归系数为0.438呈正相关。②疲劳后果与“总胆固醇”体检指标关系密切,回归系数为-2.132呈负相关。③疲劳程度与“总胆固醇”,回归系数为-2.259并且现负相关。④疲劳的情境性与“谷丙酶和血小板计数”体检指标关系密切,回归系数为0.176及0.0398呈正相关。2.4疾病人群疲劳类型、程度及特征与体检指标回归分析2.5.1疲劳类型、程度:经回归分析发现,疾病人群①躯体疲劳与“血压”体检指标关系密切,其中高压呈现负相关,低压呈现正相关。②精神疲劳与“低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体检指标关系密切,其中血红蛋白回归系数为-0.081呈负相关,低压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回归系数为0.139和0.085呈现正相关。③疲劳程度总分与“低压”体检指标关系密切,回归系数为0.098呈正相关。2.5.2疲劳特征:经回归分析发现,疾病人群①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与“谷丙酶”体检指标关系密切,回归系数为0.057呈正相关。②疲劳的情境性与“pH值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体检指标关系密切,回归系数为-2.341及-0.273呈负相关。结论:12496例健康体检人群疲劳类型及特征与体检指标回归分析本次调研的健康体检人群淋巴细胞、血小板压积、谷丙酶、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体检指标越高可能导致躯体疲劳、劳后果表现、疲劳程度、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疲劳的情境性分值增高,出现四肢酸软、疲乏无力、身体虚弱、头脑反应迟钝、学习效率减低、休息/睡眠无法缓解疲劳,情绪低落、嘈杂及闷热环境、精神紧张加重疲劳感的表现越明显;而当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指标、红细胞压积呈负相关,可能说明指标越高或许可以缓解忘事、头脑反应迟钝、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路不清晰的精神疲劳表现及缓解由于情绪低落、嘈杂及闷热环境、精神紧张等,外环境变化及负面情绪导致疲劳感加重的疲劳情境性表现。2不同健康状态的疲劳特点与体检指标回归分析2.1准健康人群准健康人群的总胆固醇、血糖、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数量、体检指标越高可能导致躯体疲劳、疲劳后果、疲劳程度、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分值越高,表现出四肢酸软、疲乏无力、身体虚弱、头脑反应迟钝、学习效率减低、休息/睡眠无法缓解疲劳等,出现疲劳感加重的表现越明显;而当体重、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指标越低,躯体疲劳及疲劳情境性的疲劳表现越轻,2.2症状亚健康人群症状亚健康人群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体检指标越低,可能导致躯体疲劳、精神疲劳、疲劳程度分值越高,表现出四肢酸软、疲乏无力、身体虚弱、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路不清晰、等出现疲劳感加重的表现越明显。2.3症状-指标亚健康人群症状-指标亚健康人群的尿素氮、谷丙酶、血小板计数体检指标越高,可能导致精神疲劳、疲劳的情境性分值越高,表现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路不清晰、在情绪低落、嘈杂及闷热环境、精神紧张、外环境的变化及负面情绪等,疲劳感加重表现越明显;而当总胆固醇体检指标越低,疲劳后果、疲劳程度的疲劳表现越不明显。2.4疾病人群疾病人群的血压、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谷丙酶体检指标越高,可能导致躯体疲劳、精神疲劳、疲劳程度、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分值越高,表现出四肢酸软、疲乏无力、身体虚弱、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路不清晰、休息/睡眠无法缓解疲劳等出现疲劳感加重的表现越明显;而当血红蛋白、pH值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指标越高精神疲劳、疲劳的情境性疲劳表现越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