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兴”的符号学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tr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对《诗经》中“兴”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把它分为“文本位”研究和“言本位”研究两种情况。“文本位”研究使用文字的规则或编码方式来阐释《诗经》,忽略了《诗经》的口语性质以及口语与书写之间的关系;“言本位”的研究观从发生学的角度研究《诗经》,恢复了《诗经》的口语性质,依照口语的规则与编码方式来研究《诗经》,但是也存在着缺陷,它未能意识到书写对口语状态的《诗经》产生的影响。文章的第一部分分为两章,第一章介绍了《诗经》的符号场,将《诗经》置于一个大的符号场中,介绍了《诗经》产生时期的三种文化记忆手段——仪式、音乐、文字,以及两大文化背景——口语文化和感性思维。认为《诗经》产生的时代是口语文化的时代,一个重视听觉、声音的时代,此时人们依赖语言而不是视觉的文字符号,但是当时汉字也已经产生,并且从上层不断的流传于民间,因而以重义为特点的书写文化也在不断的冲击着口语文化;同时人类处于感性思维模式阶段,人们“所想”即“所说”,创作的同时也要唤起物的在场,随着文字影响的深入以及应用的普及,人们逐渐实现了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转变,物的不在成为创作的必然要求,《诗经》产生的时期正好是处于这样一个转变期。第二章介绍了《诗经》的文本性与口语性,该部分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进行,前者注重《诗经》的生成过程,从《诗经》的编辑过程、诗史同源、创作过程、雅俗文化的互动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后者侧重对静态的文本性《诗经》的探讨,介绍了文本性《诗经》所具有的口语性与文本性的特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诗经》是一个混合体,是口语性和文本性的统一体,但是带有高度的文本性。文章的第二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了“兴”与口语,认为“兴”句在起源时期也是为了记忆上的方便而出现的,“起兴”句并不是演唱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他在诗中的作用就是为了跟后面的“所咏之词”形成整齐的句式与韵律上的协调,同时从最初的起源上来看,“起兴“句所咏之物为在场物,演唱者受到物的触动产生了创作的灵感,第二章介绍了“兴”与书写,认为受到汉字理据性和意象性思维的影响,“所咏之物”与“所咏之词”之间出现了意义上的联系,书写性的《诗经》被编定之后还要继续回到生活中传唱时,典籍所携带的汉字思维也就不断内化到个人,体现在创作中就是出现了比兴合流,第三章介绍了比兴合流,认为“比兴合流”之后“兴”就变成了一种类符号。
其他文献
通过介绍玉米高产关键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施肥、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方面的内容,为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By introducing the key cultivation techn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要想更好的完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则必须加强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汉字输入是使用计算机的基础技能,因此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加强汉字输入的
本文站在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对《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重点阐述了解决对策,旨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社会输出更多专业化的人才.
“社区”是一个社会学领域的学术概念,近些年来在其它学术研究领域也多有延伸。本文将研究点放在“社区”与“传播”的相关联系上,并借鉴引入物理学领域中“同频”和“频谱”
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依赖性也越来越大.随着计算机软件系统越来越成熟,其方便、快捷等优点越来越明显,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日常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维
11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联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京共同发布《2015传媒集团“两微一端”融合传播排行榜》。人民日报社、新华通讯社、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位列“
微课作为新型的多媒体教学载体,可使诗歌鉴赏教学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可以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诗歌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和赏析技巧,从而优化诗歌鉴赏教
在进行网络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知道当前主机和现有网络的一些基本信息,包括主机名、IP地址、子网掩码、DNS序列、默认网关等,从而更好地了解主机配置,避免发生网络冲突,保
目前,微信已成为全民级移动通讯工具,调查显示,2018年每天有10.1亿的用户登陆微信.2017年,微信小程序问世,掀起了继微信公众平台之后的又一波风潮,随之而来的是各式各样的小
高校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意识形态一个不可或缺的阵地。目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存在诸多挑战,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频繁。面对这些挑战,高校必须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强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