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以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不同光照强度、氮素水平和采后贮藏温度等条件下蒲公英的光合特性、品质、产量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为建立优质高产蒲公英栽培技术体系和建立贮藏保鲜技术体系提供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1、应用CIRAS-2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了蒲公英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光合作用对光强和CO2的响应:蒲公英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变化趋势,有“光合午休”现象,且光合最大值出现在上午11:00;气孔导度(Gs)和细胞间隙CO2浓度(Ci)是蒲公英光合作用日变化中最重要的影响因子。蒲公英的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267,光补偿点(LCP)和饱和光强(SL)分别为91.78μmol·m-2·s-1和1438μmol·m-2·s-1,羧化效率(CE)为0.0522,CO2补偿点(CCP)和饱和CO2(SC)分别为38.23μmol·mol-1和1190μmol·mol-1。2、通过对蒲公英进行人工遮光处理,研究了光照强度对其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品质的影响: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光合午休现象不明显,叶片中叶绿素和硝酸盐含量增加,粗纤维和绿原酸含量降低。与其他处理相比,75%平均自然光强(910μmol·m-2·s-1)下叶片具有最高的净光合速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绿原酸的含量也相对较高,硝酸盐和粗纤维含量较低。生产上,在910μmol·m-2·s-1的光强下进行蒲公英栽培,可提高光合效率和产品品质。3、在其它元素相同施入量的情况下,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蒲公英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不同氮素水平对蒲公英净光合速率、叶片中叶绿素、硝酸盐、绿原酸、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产量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叶片中叶绿素、硝酸盐、绿原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叶面积和单株产量先升高后降低,粗纤维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与其他处理相比,氮素水平为每千克基质0.250g氮,即每生产1kg鲜商品蒲公英施入4.4g氮的处理下,蒲公英具有最高的单株叶面积(506.010cm2)、单株产量(17.000g)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10.100U·g-1FW),最低的粗纤维含量(15.36%g·g-1DW),较低的硝酸盐含量(0.310 mg·g-1FW),同时绿原酸(2.300 mg·g-1DW)、维生素C(315.96 mg·kg-1FW)和可溶性蛋白(61.285 mg·g-1FW)的含量也比较高。4、研究了25℃、10℃、2℃和-18℃四种贮藏温度对蒲公英采后生理指标和品质的影响:采后蒲公英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叶片逐渐黄化,粗纤维的含量升高,维生素C和绿原酸含量下降,硝酸盐含量先升高后降低。2℃下贮藏能够使采后蒲公英具有较高的叶绿素、维生素C、绿原酸,较低的硝酸盐和粗纤维含量;较低的细胞膜渗透率、MDA含量和较高的SOD活性,显著地延缓其衰老进程,延长了贮藏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