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的政策取向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li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于200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例增加,老年人的照护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截至到2019年,大陆人口已经突破了14亿大关,其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有25388万人,占18.1%,65周岁及以上人口有17603万人,占12.6%。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到了3085.8万人,60岁及以上空巢老年人口数约为1.14亿,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者发布的数据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又有75.8%被一种乃至多种慢性病困扰,并且身患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数量庞大。对老年人来说,当身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时,失能几率将大幅提升。全国老龄委表示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预计达到4亿人,失能、半失能及患慢性病的老人也会随着老年人口总量的提升而大量增加,对长期护理的需的求将进一步加剧。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压力、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国家应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这五大基本社会保险之外,将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第六险。在解决当前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长期护理需求急增问题上,长期护理保险发挥了有力作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仅能在制度上发挥风险共担、资金共济的优势,同时也能将社会医疗和护理资源有效的服务于需求的人群,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系统、成熟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仅关乎到我国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质量,也有利于缓解一定的社会矛盾。自2016年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我国各试点地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险的有效途径。通过比较各地出台的政策文件内容发现,各试点地区实行的长期护理保险在保障对象、筹资模式、待遇支付标准、评估标准、经办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着不少差异。在试点阶段,长期护理保险还存在着较多问题,第一,参保对象受限制;第二,资金问题突出;第三保障水平难以满足;第四,护理等级缺乏统一的评定标准;第五,服务主体缺乏。根据福利多元主义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公平理论,通过梳理各试点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践经验和特色,厘清长护险的推进方向,以期能为我国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笔者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政策取向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将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独立险种发挥其可持续性,以维护好社会稳定与公平。第二,做到人群的全覆盖,推动全民参保,扩大保障范围,以彰显制度的公平性。第三,设置动态筹资标准,构建多渠道的独立筹资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化筹资的补充作用,同时建立筹资激励机制,实现筹资多元化。第四,通过规范支付范围和采用多元复合型支付方式做到待遇支付的规范化。第五,明确失能等级评定内容并构建失能等级评定指标体系标准化。第六,建立健全对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及护理服务机构的监管制度,提高长期护理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能力,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管理与评价,达到管理服务的规范化。
其他文献
企业间的并购重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愈加频繁,并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成本升高、财务管控难度大等,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福特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最先提出共享服务模式的概念,现如今财务共享服务越来越普及,很多的企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财务共享中心,并由此提高了财务工作的处理效率,合理控制了企业的管理风险。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大智移云时代已经到来,因此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浪潮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全球资本市场间的沟通越来越频繁,一国股市与其他国家股市间的相互影响被放大。伴随着30年的股市发展史,中国股市不断成长和进步,与世界股市的联动性明显增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给世界股市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性,导致金融风险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这样的金融风险给我国股市的国际化发展之路提出了挑战。自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
随着可再生能源系统利用率的增加,混合电力系统对电能质量的改进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混合电力系统利用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与高压直流(HVDC)相结合
组织修复包括创面愈合和组织再生两个层面,利用组织修复材料修复受损组织或器官,达到其结构与功能的完整再生,是临床上一个重要的课题。而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的炎症,都会导致组
本文将中学隐性课程的功能落脚于它的德育性上,对隐性德育资源内涵、价值等的基本概念的探讨,找出存在于哈尔滨市的地方性隐性德育资源的德育价值,进而通过转变观念,从不同的方面
文学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鼓舞人们改造自己和自己周围的环境,影响社会生活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现代文学作品对我国传统文学的批判与继承、不同国家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