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以往相比,语用功能在当今中国的外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拟从语用功能的角度来研究模糊语言。纵观语言学的发展历史人们会发现,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曾造成过不少“冤假错案”。例如,许多语言学家及语言哲学家们曾把研究重点放到抽象、普遍的语言研究上,而把我们日常所用的语言扔进了被以色列数学家、形式语言哲学家巴尔—希勒尔(Bar Hillel)形象地比喻成的“语用废物箱”(pragmatics wastebasket)里。而模糊语言更是蒙受了“不白之冤”,曾为人们所鄙视。传统语言学家更是以推崇“准确、清楚语言”为己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L.A.Zadeh)提出了“模糊集”理论,使不同领域的学者对模糊的意义开始重新审视,并且把模糊理论运用到各个领域,诸如哲学、数学、语言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然而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哲学和模糊数学的观点出发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伍铁平先生首次将模糊理论引入我国。但不管是伍铁平先生还是后来步入这一领域的其他语言研究者,大多都是从语义学角度出发。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我们重新审视模糊语言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研究模糊理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理论而理论,重点应该在于应用,所以不能从语用功能的角度对模糊语言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模糊语言的研究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太尽人意的地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欲从语用功能这一新的角度对模糊语言进行细致的探讨和研究。首先对模糊产生的根源加以论述,然后运用语用理论及具体文本对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进行探讨。所分析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日常交际、文学作品以及因特网。本文的理论框架是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和利奇的礼貌原则。通过对模糊语言具体实例的语用功能分析,本研究总结出以下三点成果:1.在日常会话中通过违背了合作原则的四大准则,模糊语言会由此产生会话含义,具有种种语用功能,如能使语言简洁,或使语言具有委婉、讽刺、幽默、强调等效果,并可激发读者想象等。2.根据礼貌原则,模糊语言如使用得当可以帮助说话者进行自我保护或避免说话双方可能出现的冲突。3.模糊语言不仅在日常交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文学作品中也具有精确语言不可替代的、独到的美学价值,比如说模糊语言可产生朦胧美、意象美及变形美,而这些在精确语言下都会失去其韵味和美感。上述研究对我们的外语教学改革有一定启示:我们的语言教学应重视语言模糊这一特点,创造相应的环境,把模糊语言,特别是模糊语块的教学融入任务型教学中,使学习者认识到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及交际价值,以提高英语学习者驾驭语言的能力。本研究还对跨文化交际有着一定的意义。中国加入WTO后,与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在交流中如何把无所不在的模糊语言利用好是很值得研究的,而对模糊语言语用功能的研究正好符合这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