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及防范——基于美国次贷危机风险演化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5301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8月,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出现短期融资困难,继而演变为以此为基础的次贷风波,引起市场巨大恐慌,各国央行不得不联手对金融市场进行注资,以缓解流动性危机,但次贷风波不仅没有平息,反而扩展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并迅速向实体经济蔓延。为何一个普通的次级债会掀起如此大的波澜?这其中便涉及到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再证券化的过程以及其中的风险控制疏漏。   资产证券化是指发起人把若干笔资产进行捆绑组合,构造一个资产池,然后将资产池出售给专门从事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该机构以购买到的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并委托发起人处置资产,资产处置形成的现金回流用于向证券购买者支付证券本息。资产证券化可以极大地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它不单纯是金融工具的创新,更是一种金融市场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的结合,它对一国的投融资体制、信用机制、资源配置方式、风险管理、金融监管等金融结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极大地促进了一国金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根据产生现金流的资产证券化类型不同,常常把资产证券化分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和资产支持证券化。   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稍微的疏忽都可能给交易主体带来损失。主要风险包括交易结构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提前偿还风险等;而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进行再证券化的过程更是加倍放大了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风险。参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及再证券化过程的各个主体,尤其是大量的中介机构,他们有风险测算和控制的责任,投资人自身也要具备认识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如何及时管理这些风险,成为我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迫在眉睫的问题,次级债危机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对资产证券化过程的风险控制敲响了警钟。因此,本文试图深入探析次级债危机各链条上的风险漏洞,在此基础上对国内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运用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以规范和推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其他文献
公允价值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始终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对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与争论也从未停止过。随着20世纪末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与发展,特别是席卷全球的美国金融风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