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资本市场的日趋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近年来,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的行为,极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是,由于会计政策存在的漏洞,加上资产减值会计本身的特殊性,在实务操作中赋予企业很大的随意性,使资产减值逐渐沦为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工具,这直接导致人们对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产生质疑,违背了国家制定减值政策的初衷。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提和转回都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规定长期资产减值“一经计提,以后年度不得转回”,目的就是为了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调节利润的行为。本文先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分析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意义。通过对中美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发展进行回顾,学习借鉴美国在准则制定方面的宝贵经验,并对我国此次新企业会计准则在理论上给予了初步的评价。然后结合我国三个上市公司2005年~2008年资产减值的具体案例,分析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实际应用情况。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新《资产减值》准则实施以前确实存在利用资产减值调节利润的现象,新《资产减值》准则实施以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企业资产减值的计提起到进一步规范的作用。但是,由于政策仍给上市公司留有空间,没有完全遏制住他们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最后对新准则实施后我国资产减值会计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认为在资产减值的计提、转回、披露及外部监管方面都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研究,我认为首先应该在计提的范围和信息披露上加强规范,从根源上限制企业资产减值计提的随意性。对于流动资产减值,要明确转回的条件;对于长期资产,因为禁止长期资产减值的转回,既不能如实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也不能完全遏制企业滥用减值准备的行为,所以应在上述问题得到改善之后,逐步放开对长期资产减值的转回权。同时,还需要外部监管的正确引导,以及企业的内部控制,来共同为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