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胡适是中国诗歌翻译史上的先驱,其“开风气之先”的白话译诗为“白话入诗”开辟了道路,在中国文学史和翻译史上立下了不朽丰碑。纵观胡适译诗风格,1918年前为古体文言译诗,1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适是中国诗歌翻译史上的先驱,其“开风气之先”的白话译诗为“白话入诗”开辟了道路,在中国文学史和翻译史上立下了不朽丰碑。纵观胡适译诗风格,1918年前为古体文言译诗,1918年后为自由体白话译诗。译诗风格的独特性还体现在主题、叙述模式、标点符号几方面。前后两阶段的风格不一的译诗为本论文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本文首先阐述诗学在文学领域里的概念,为描述译诗的风格准备合理的理论框架。接着文章讨论诗学在翻译研究领域的运用,包括前捷克斯洛伐克学者规约性的(prescriptive)学术观点和勒菲弗尔改写理论的诗学操控观。基于胡适译诗的个案,本文对翻译研究中诗学理论进行了进一步思考,即译作总是顺应成熟的译入语诗学,但当译入语诗学转型、成熟的诗学标准缺失时,译作主要起助建新诗学的作用,翻译策略也因此而异。文章的重点在于对胡适译诗风格、风格转型的描述,及转型诱因的探究。胡适在译诗的第一阶段使译诗主题、语体、叙述模式、标点符号都与译入语诗学相吻合,清晰体现了成熟的译入语诗学对译者的操控。在第二阶段,胡适一改往日译诗风格,在主题、语体、叙述模式、标点符号上采取了截然不一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第二阶段译诗不是为了顺应译入语并未成熟的诗学规范,而是助建了译入语现代诗学。胡适译诗风格转型之际,译入语诗学也开始由传统向现代嬗变,显然译诗风格的转型受制于译入语诗学特征及转变。本文最后得出,胡适译诗的风格,在主题、语体、叙述模式、标点符号几方面特征显著,第一阶段在以上几方面顺应译入语诗学;第二阶段译入语诗学发生转型时,译作主要起促进新诗学建构的作用,译诗风格也相应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其他文献
全面研究《汉害》颜注“又音”的工作尚未有人从事。颜注《汉害》比陸法言《切韻》(《切韻》舆《广韻》系统同,本文以《广韻》代《切韻》)仅仅晚出40年。二者具有可比性。通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近二十年来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一种全新的企业形式——全球制造网络逐渐形成。它扩展了
运用二维离散单元程序 UDEC,模拟了爆破荷载作用下黄麦岭磷矿采场岩质边坡的动态响应,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吻合得较好。因此,UDEC 应用于模
如果传统剪纸艺术能以融古创新思维方式,巧妙运用各类艺术的精髓,它将会给人们带来更高、更珍贵的精神文明享受。
If the traditional paper-cut art can melt the ancient
秦岭地区是世界著名的钼矿产地,钼矿带主要成矿年龄为燕山期,在印支期也有部分表现。本文介绍了大西沟钼矿的地质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地质意义。
《酉阳杂俎》成书于唐朝末期,全书十三万余字,内容广泛驳杂,涉及经济、政治、社会风俗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目前,从语言学角度对《酉阳杂俎》进行的研
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制定决策时经常会碰到各种不确定现象,其中随机现象和模糊现象是两种主要的不确定现象.随机性是指事件是否发生的不确定性,用来描述和刻画随机现象的工具是随机
<正> 患者,男,16岁,因头痛伴双侧鼻腔间断性流涕5年,诊断为双侧上颌窦囊肿。于2001年9月7日在全麻插管内窥镜下行双侧上颌窦囊肿切除术。术前30 min东莨菪碱0.3mg肌注。麻醉
两汉时期是汉语史从上古到中古的重要转折阶段,单音词复音化是这一时期汉语词汇发展的主要特点。两汉时期的学者们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在经学训诂方面,以东汉后期经学大师
禁忌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各国研究者把禁忌被称为(taboo或tabu)。禁忌也是一种语言文化形象。蒙古语禁忌应该从文化和语言的角度研究。本论文由导论及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