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能力已被公认为是促进个人在各个领域工作表现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对个人发展和国家战略至关重要,也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对于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创新行为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创新自我效能感经常被用来研究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创新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创新领域的研究,结合对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的文献分析,了解到创新自我效能感通过动机、认知等因素影响创新行为,同时又受个体性格、环境等因素影响。因此,本文从个体层面引入目标导向和人格特征两个变量,构建大学生创新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调查327名在校大学生,探讨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变量间的影响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所示:1.学习导向对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绩效导向对的创新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从理论角度看,验证了学习导向的正向影响作用,但是绩效导向的研究结论与以往有些研究结果不同。一方面增加了绩效导向在大学生测量环境下的实证研究参考,另一方面对学校培养和自我管理也有重要作用。2.人格特征通过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影响创新行为,创新自我效能感通过学习导向的中介作用影响创新行为。这与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行为的作用机制相似,对于深入了解创新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创新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实证参考。3.大学生创新行为虽在不同性别上表现有所不同,但是没有显著差异;学习导向、人格特征、创新自我效能感在年级与年龄上有显著差异,且得分均值逐年递增,但是创新行为却在年级上没有显著差异。可以从培养者角度考虑怎样促进大学生创新行为的体现和创新成果的转化,也进一步说明了学校积极引导培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