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生产实践是青少年接触生态环境、了解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以农业生产实践为载体的农事体验式学习介入青少年生态道德素质建设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种创新方式。本文以北京某社工机构的“农业与社区经济”项目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参与项目的青少年及其家长进行访谈,获得丰富的研究资料,并结合以往服务中的档案资料,从青少年的生态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以及其他方面能力的变化来探讨以农事生产为载体农事体验式学习对青少年生态道德素质的影响,发掘类似社工服务中体验式教育、尊重服务对象、注重人的发展等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积极因素,发现项目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为其他的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借鉴。笔者在项目研究中发现,以往的项目活动对青少年生态道德认知方面的能力有重大影响,在农业知识、农业耕种技术以及生态环境的知识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在生态情感与生态意志方面,青少年们逐渐对土地接纳对土地产生情感,更加珍惜粮食产生节约粮食资源的意识,将保护环境视为自己的责任义务;在生态行为方面,青少年节约水电等资源的行为、垃圾分类等保护环境的行为、爱护动植物的行为都有所增强。另外该项目还对青少年的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社交能力的提升等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项目所选场地自然环境优越,项目工作中关注人的发展,尊重青少年的个性,鼓励其参与到活动策划当中,并将教育与活动设计相结合,用体验式学习的方式使青少年寓教于乐。但是笔者在研究中发现该项目还存在众多不足之处:设立目标较多,以提升青少年生态道德素质为目的的活动针对性不够强;由于青少年学习压力、活动内容单一、参与活动青少年年龄差距大的原因,导致家庭参与活动的连续性不足;青少年在生态道德素质方面的参与动机不足,家长对青少年在生态道德素质方面的引导不足导致青少年对于生态道德素质方面的获得感不足等。笔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策略:明确项目目标;加强家长对青少年在生态道德方面的影响;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加强活动创新与层次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