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腋路连续臂丛阻滞用于断指再植手术术中及术后不同效果的观察。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8月,急诊行断指再植手术患者120例共155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级,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病患者排除,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60例。A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注入0.375%罗哌卡因20ml,置入导管,B组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腋路臂丛阻滞,注入0.375%罗哌卡因20ml,置入导管,两组术毕均在臂丛镇痛导管处连接自控镇痛泵,泵内为0.18%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100ug加0.9%生理盐水至200ml,泵速2ml/h,锁定1.0ml/30min,术后3天撤泵拔管。分别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前、注药后5min、手术开始时、术中30min、术毕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记录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评定;记录两组术后8、12、24、48h的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48h内PCA按压次数,观察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A组麻醉前、注药后5min、术中30min、术毕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与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A组手术开始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A组麻醉优良率为100%明显好于B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后8、12、24、48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在8、12、24、48h各时间点镇静效果Ramsay评分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中使用镇痛药例次为8(13.3%)与B组18(3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使用镇痛药例次为8(13.3%)明显低于B组16(26.6%)(P<0.05);术后48h内A组PCA按压次数(4.12±0.91)显著少于B组(7.53±1.27)(P<0.05);A组神经损伤1例,B组神经损伤2例,轻微局麻药中毒1例,均未发现血肿、置管处感染的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自控镇痛用于上肢断指再植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好,且提高了穿刺、置管成功率,增加了麻醉效果的优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