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断指再植手术效果观察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腋路连续臂丛阻滞用于断指再植手术术中及术后不同效果的观察。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8月,急诊行断指再植手术患者120例共155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级,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病患者排除,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60例。A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注入0.375%罗哌卡因20ml,置入导管,B组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腋路臂丛阻滞,注入0.375%罗哌卡因20ml,置入导管,两组术毕均在臂丛镇痛导管处连接自控镇痛泵,泵内为0.18%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100ug加0.9%生理盐水至200ml,泵速2ml/h,锁定1.0ml/30min,术后3天撤泵拔管。分别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前、注药后5min、手术开始时、术中30min、术毕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记录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评定;记录两组术后8、12、24、48h的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48h内PCA按压次数,观察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A组麻醉前、注药后5min、术中30min、术毕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与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A组手术开始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A组麻醉优良率为100%明显好于B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后8、12、24、48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在8、12、24、48h各时间点镇静效果Ramsay评分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中使用镇痛药例次为8(13.3%)与B组18(3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使用镇痛药例次为8(13.3%)明显低于B组16(26.6%)(P<0.05);术后48h内A组PCA按压次数(4.12±0.91)显著少于B组(7.53±1.27)(P<0.05);A组神经损伤1例,B组神经损伤2例,轻微局麻药中毒1例,均未发现血肿、置管处感染的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自控镇痛用于上肢断指再植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好,且提高了穿刺、置管成功率,增加了麻醉效果的优良率。
其他文献
书写痉挛症是由于职业因素长期从事手部精细动作,从而导致手部肌肉痉挛,出现以书写功能障碍为主的一些症状,多属于神经功能性疾病。笔者自2001年以来,采用针刺八邪穴为主治疗
目前饲料工业中所使用的纤维素酶和葡萄糖氧化酶来自不同的表达系统,其生产成本较高;而在同一种微生物宿主中同时表达这两种重要的饲料工业用酶则有可能会降低成本。根据里氏
煤矿巷道支护中经常遇到巷道底鼓变形的问题,巷道是煤矿行人和运输的主要通道,底鼓变形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巷道能通行的面积缩小,支护作用降低,无法通风,安全也无法得
目的应用超声引导下肘部桡神经、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置管连续阻滞,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进行精准的靶神经镇痛,探讨该方法在术后48h内的镇痛效果,及其对再植手指皮温和存活率的影
建立了多极板电容传感器的三维有限元仿真数学模型,运用AN SY S软件对不同结构的传感器进行了三维仿真计算,比较分析了无屏蔽电极、UM IST型和M ETC型三种结构的电容传感器中
背景 进入21世纪,中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绝经后妇女健康问题备受关注。而子宫内膜癌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子宫内膜癌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实体瘤,高发年
本文主要针对井下采煤技术以及采煤工艺选择进行系统分析,包括井下采煤技术和工艺选择,包括综采工艺、普采工艺和炮采工艺,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