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上海市以预防和减少犯罪为目标的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些工作给予了处于边缘与弱势地位的青少年群体较大的精神与社会支持,有效地减少了这些弱势青少年的失范、越轨行为的发生,在预防违法犯罪和挽救社区青少年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表明上海青少年工作模式已经从传统的主要依靠司法部门,注重惩罚、打击的方式,向借助社会工作者的力量为弱势青少年提供服务,重在预防转变。
基于此,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具体地对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里跨越两个不同场域的公安选聘社会工作者进行深度访谈。借助布迪厄关于“场域、行动、惯习”的分析程式,对访谈对象观念系统、关系场域、行为惯习的转变进行了尝试性的深度剖析。公安选聘司法社工经历了一个进入、退出社会工作行动场域的过程,本研究的深度访谈资料就比较生动地演绎了在这个从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过程中,他们在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等方面的转变,以及在转变中经历的困惑、碰撞、挣扎和认同。在对这个认知和实践转变过程的展示中,本文还发现了目前上海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中面临着的诸多现实与潜在问题,并就上海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从相关理论出发进行了一定的学术性反思。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以及研究问题;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着重梳理近年来国内及境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并简要论述已有研究对本文的启发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三章为研究方法部分,着重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论,具体研究方法以及资料收集方法,并就本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论述;第四章主要是从访谈对象的视角阐述公安系统场域的特点、工作方式,以及在转换场域的过程中带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的变化。并就访谈对象对两种不同工作方式的反思进行描述和分析;第五章着重探讨公安选聘司法社工在社会工作场域中的专业实践行为以及对于上海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反思;第六章为结论和讨论部分,概括笔者的研究发现,并就完善社工队伍结构、提高社工素质的策略以及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做进一步的讨论。